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上海历史学与练第三分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政事繁多,国君一人难以应付,就出现了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创立了宰相制度,并成为后世沿袭相承的定制。秦朝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秦实行丞相制度后,相权日强。到西汉初期,宰相的权力迅速膨胀,很快达到鼎盛。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所不管,与当时的皇权基本上处于平等地位。同时,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两汉时期,由于相权的膨胀威胁到皇权,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

隋唐时期是宰相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三省制度是将相权一分为三,每省的宰相又有正副职之分,并且相互牵制,体现皇权的加强。宋朝正副宰相同设,多相并行,编制也不固定,目的是分散相权。

元至清末为宰相制度的衰落期。元朝中央只设中书省。明初废除宰相制后,相权被分于六部,国柄则集于皇帝一身。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清朝从内阁大学士,再到军机大臣、总理大臣、内阁政务大臣,宰相权力日趋淡化,皇帝集权则达到极点。而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的宰相制也终于走到它的历史尽头。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几乎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之中,在这一斗争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一再被分割、削弱,到明朝最后被废除。至此,皇权达到空前强化。

(2)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是如何构架的?

明朝中央政府机构主要由内阁、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内阁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机构;中央设都察院为监察机关,长官有左、右都御史,专职弹劾百官。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号称“代天子巡守”,“大事奏载,小事立断”(《明史》卷七三);设五军都督府,掌管军政,皇帝张空军队的调遣和指挥大权。 明朝行政、监察、军事三个方面的统治机构,分别独立,不相统属,去又互相牵制。明太祖朱元璋总结说:“今我朝罢丞相,置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íe hà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律汇编全集》卷一)一切大权都有皇帝独揽,形成了空前集权的专制统治体系。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明朝在地方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提邢按察使司,主管司法;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部门。布政使司下设府(直隶州)、县(属州)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州)、知县(知州)。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41

1.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攻占了元朝的江南重镇“集庆”,并更名为“应天”。这个重镇是( )

A. 河南商丘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2.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朱元璋如此繁忙的主要原因是( ) A. 王朝初建,百废待兴 B.罢除丞相,事必躬亲 C. 残元威胁,边患未靖 D.小农心态,任人唯亲

3.朱元璋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朱元璋《皇明祖训》)在当时,能为朱元璋分理“分理天下庶务”的事( )

①六部 ②设锦衣卫 ③ 殿阁大学士 ④东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国君者??”([明]黄佐《南雍志》)在朱元璋眼中“相之患”主要是( )

A.贪污腐败 B.离间君臣 C.擅专威福 D.祸害百姓

5.“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明史》志第三十一 礼九)

这是洪武元年的定制,也是历史上官方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朱元璋制定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安抚流民,休养生息 B.增加人口,辟田增赋 C.分化豪族,稳定社会 D.以民为本,保护妇女

6.据史载:明朝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明初废除丞相,皇帝进一步独断专权 B.厂卫权力凌驾政府司法上 C.内阁制度不健全,太监充当内阁首辅 D.明朝御史与太监相互勾结 7.下列关于明朝“厂卫”特务机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初创于明成祖时期 B.兼管侦察缉捕和审刑 C.由皇帝直接指挥 D.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

8.有一次朱元璋曾问大学士宋濂: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一故事说明明初( ) A.文职官员素质高 B.君臣关系和谐 C.对社会控制严密 D.吃喝风气盛行

二、简释与问答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问题:

(1)丞相制度在中国持续了大约多少年?

42

(2)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3)你认为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利大还是弊大?请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建制看:明承元后,借鉴了汉、唐、宋、元时代国家制度的传统并做了重要的改建,其基本体系在洪武时期已经定型。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看:明初建立的国家体制渗透着一种以英明君主为天下代言立则的精神,集权中央,严于治官而宽于治民。明朝的国运、成就、与弊端大都肇端于明初的国家政体设计之中。

——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问题:

(1)洪武时期对传统的国家制度所做的重要改建是什么?

(2)明初是怎样“严于治官”?你认为明朝治不了贪官的根源何在?

(3)请举例说明,明初是如何“宽于治民”的?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学习目标

43

一、知识识记

(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败坏:一是多数皇帝不理朝政,审阅、批复奏章,与文武百官

沟通等,常交亲信宦官办理,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二是宦官与内阁,即彼此倾轧,有互相勾结,群臣因门户之见形成激励党争。 (2)“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军声势最浩大。李自成夺取河南、湖北等地后,于1643年建立政权。不久进占西安,次年在西安正式定国号为大顺。与此同时,张献忠相继攻占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最后进入四川,1644年在城斗争是建立政权,国号大西。

(3)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4)明末农民起义的失败: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被迫撤出北京,在湖北遭受地主武装袭击遇害。1645年,四川的张献忠在与清军得交战中兵败身亡。两支起义军余部在南方地区坚持了多年的抗清斗争。

(5)清朝建立与入主中原: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满清势力占领了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正虎视眈眈窥测中原。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后,清朝取代明朝入主中原。随后,经过十余年的战争,清朝陆续平定了各地的抗清活动,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结构

皇帝不理朝政,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内政败坏 宦官与内阁及相互勾结又彼此倾轧,形成激励党争 晚内 明 外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政交 局 困 外患逼关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的 满族势力逐渐占领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正虎视眈眈窥测中原 社会危机:明王朝大肆搜刮百姓,社会矛盾激化

根源:明朝中后期,朝纲败坏,政治黑暗;官府搜刮百姓,社会矛盾激化; 背景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

明 直接原因:陕西地区连年饥荒、民不聊生 末 农 爆发:1627年 民 李自成:攻占河南、湖北,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推翻明朝 起义过程 张献忠:攻占湖北、湖南、江西,入四川,1644年建大西政权

失败:1644年和1645年两支起义军相继失败

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末

起义军与南明政权合作,在南方坚持多年的抗清斗争 清明朝朝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入灭 清朝入关 清军攻占北京 关亡与 平定各地反清活动

统治全国:清朝取代明王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释疑导读

第一目——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4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