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娱需求增加。 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 (4)蒙古贵族喜声色文娱——统治阶级的提倡。 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对文人不重视,而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是为他们所欢迎的,并且加以提倡和鼓励,作为王侯贵族的御用品了。这些地方,也给予散曲发展以一定的影响。 (5)外族统治,汉人受尽压迫,或借散曲以抒郁愤。 宋代先遭辽、金异族侵凌,后则南宋亡于蒙古,文人百姓忽然要接受异族之统治,加以民不聊生,社会秩序异常紊乱,面对这么痛苦、不公的时代,文人自然要借某种文学形式来宣泄怨悱无奈。元曲便是当时最适宜的文学形式。 教师提示:要抓住文学发展的内因,即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 2、分析散曲独特的诗歌形式——与音乐相生相伴 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汇报总结。 元曲无论是散曲或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宫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乐的情感。曲牌是每首曲的乐谱名称,相当于宋词的词牌。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一首独立的只曲,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词和小曲。不超过五十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山坡羊”等。不同的曲牌各自有不同的句数、字数,每句的长短又不同,而且用字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作者一定要按曲牌的要求填写曲词,不可更改。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到底。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有些曲子还可以任意增加句数。散曲里还有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带过曲”,它原来是同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曲调,如“中吕”里的“十二月”带“尧民歌”。带过曲有三支相连的,如“南吕”里的“骂玉郎”带“带皇恩”、“采茶歌”,但比较少见。在字数方面,无论小令或套数,都要按曲牌的规矩填写曲词,但作者可在曲牌的正文之外,在句首或句中加添一些文字作帮衬补助之用,使曲中文字气脉连贯、词意清楚。这些额外加添的字称为衬字。一般都使用口语。在音韵方面,元散曲没有入声协,余下的平、上、去三声,可以混合使用,比较自由,使作者不致因韵脚受平仄限制而妨碍其表达和创作,这是押韵的一个解放。但是散曲押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有时甚至是每句一韵。在这方面,格律又较诗、词严格。 3、课文分析 悲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名篇甚多。而马致远的两首同题作品——《双调夜行船·秋思》与《越调天净沙·秋思》,尤为人称道。前者有“万中无一”的评价,后者则有“秋思之祖”的美誉。 5

这首散套由七支曲子组成,就思想内容而言,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曲是引子,由秋来花谢想到人生的短暂虚幻,从而引发出下面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及对痴迷者的批判。【乔木查】等三支曲子为第二层,分别描写了帝王、豪杰、富翁的富贵无常。五、六两曲为第三层,写自己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最后一曲则总括上文,再次把名利之徒与山林高士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不为物役、自适其乐的心志。 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不愿同流合污,往往只能追求超尘出世、笑傲林泉的生活,不免流于消极颓放,但其重人格、讲操守的人生态度,还是很难得的。元曲中能把隐逸情调提升到哲理层次的是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否定功名富贵,赞美自由和艺术化生活,肯定审美化的独立人格,获得一种精神家园的寄托。觉悟了生命的有限性,冷淡了世俗的争竞抢夺,却不想建构一个宗教的祭坛——曲里的宗教其实还是审美符号,只钟情于大自然审美的此在。采来沾着露水的黄花,捉来带霜痕的紫蟹,再拢来些红叶点着火烧蟹煮酒吃。煮酒论英雄不是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是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宇宙的宏观——现实的异化——人生的审美,这就是马致远的诗化哲学三部曲。 这首套曲的艺术魅力突出表现在语言、形象与情趣三个方面。语言俗中透雅,既明快率直,又优美富于韵味。别致的设色字,精巧的鼎足对,都见出作者驾御语言的功力。曲中意象准确鲜明而有代表性,如以“衰草牛羊野”、“荒坟横断碑”表现帝业成空,以“蚁排兵”、“蝇争血”比喻名利场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自我写照时,字里行间情趣盎然.如“青山正补墙头缺”的调侃意味,“道东篱醉了也”的潇洒任性,皆可令读者会心一笑。纵观全篇,指点今古,俯察人生,笔墨挥洒飘逸,有如天马驰骋,是豪放派曲作中的佳制。 4、课文难点研讨 本文表征的人生哲理: 答案:元曲中能把隐逸情调提升到哲理层次的是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否定功名富贵,赞美自由和艺术化生活,肯定审美化的独立人格,获得一种精神家园的寄托。觉悟了生命的有限性,冷淡了世俗的争竞抢夺,却不想建构一个宗教的祭坛——曲里的宗教其实还是审美符号,只钟情于大自然审美的此在。采来沾着露水的黄花,捉来带霜痕的紫蟹,再拢来些红叶点着火烧蟹煮酒吃。煮酒论英雄不是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是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宇宙的宏观——现实的异化——人生的审美,这就是马致远的诗化哲学三部曲。 四、思考与实践 1、作品描写了哪两种相反的人生态度?对当代大学生有何启迪? 2、举例分析这首套曲的语言特色。 3、这首套曲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与胸襟?请以《人格与操守》为题,写一则500字的短评。 4、为学生设计好表格,可让他们课下查找:名(姓名、字、号、谥号)、时(生卒年、写作背景)、地(籍贯、主要生活地区)、著(代表作、作品集、名句)、评(后世的评论、作

6

家的创作风格)。 五、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见课件。 六、延伸阅读 比较阅读《正宫·醉太平刺世》和《双调·夜行船秋思》 问题: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分析:《正宫·醉太平刺世》“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这两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可知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源。人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渊薮。“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这两句深刻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滚”字用在此处,特别形象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刻画无疑。 散曲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葫芦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的不合作的处世态度。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作如是观,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 《双调·夜行船?秋思》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韵尤妙。全曲充满了文采。这套套数表现了马致远的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表面上似乎作者与世无争、及时行乐,实际上是作者愤世嫉俗,牢骚太盛之语。 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不换韵。但是,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 对写作的启示:无论语言典雅还是通俗,只要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来就是好文章。将不同风格的语言相结合,打造出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七、参考资料 此词乃东篱马致远先生所作也。此方是乐府,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谚云百中无一,余曰万中无一。看他用“蝶”、“穴”、“杰”、“别”、“竭”、“绝”字,是入声作平声,“阙”“说”“铁”、“雪”、“拙”、“缺”、“贴”、“歇”、“彻”、“血”、“节”字,是入声作上声。“灭”、“月”、“叶”入声作去声:无一字不妥。后辈学去!(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定格”)

7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