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要点与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要点与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章 教育目的知识要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1、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2、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考点:明确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一)个人本位论

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 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二)社会本位论

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 (三)文化本位论

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 (四)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考点:对各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做把握,不仅要知道有哪几种教育目的观,还要能明白每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

(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别有关。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具体科目所规定的,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 3、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考点:对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不认真理解下,可能还真不能明白其关系和内涵。

四、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

1、融合性。价值取向上个人和社会融合

2、适度超越性。不应被动回应当下社会需要,而应主动参与社会,并适度超越当前社会

3、类主体性。 (1)、不仅为个人,而且为人类; (2)、不仅是认知教育,而且完整人格教育。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主观依据 (1)、哲学观念 (2)、人性假设 (3)、人格理想 二、客观依据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历史发展进程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三、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的普遍、充分、自由的发展。 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实现。

6、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1、教育方针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教育目的是在教育方针之下,关于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规格。与方针相比,教育目的将人才规格具体化了。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1、1957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4、1986年《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5、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 《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节 国外教育目的概览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培养完人”

1、培养完人的内涵 :即培养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培养完善的人。

2、培养完人的目的是学会生存 3、实现途径是终身学习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确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学习”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a?a财富蕴藏其中》,其

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习包括以下四大支柱: 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 4、学会生存

第五节: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大家适当了解该章内容即可。

一、单选题

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智育就是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素质教育 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

4、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 A、 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B、 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 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5、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中的教育目的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 )

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 C、经济基础 D、文化传统

7、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8、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 A、思想性 B、技能性 C、娱乐性 D、竞技性

9、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 A、政治方向问题 B、发展生产力问题

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10、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 B、巩固社会制度

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