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西师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细致地观察你身边的某种植物或动物,发现它的“神奇”之处,然后写出来。在写出事物特点的同时,写出

自己心里的感受,情感的变化,还可写一点你的感想。

教学反思:

19:《访兰》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

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

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然后说说文章的

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

“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

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 29 -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参考资料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

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花中四君子,梅,冷香四溢,清韵高洁;兰,幽香清远,神静韵高;竹,坚劲挺拔,傲岸坚贞;菊,凌霜自得,

潇洒恣肆。所以梅、兰、竹、菊同有花中“君子”之称。

教学反思:

20:《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

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

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 30 -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

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

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

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

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

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

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

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

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教学反思:

- 31 -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 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再读,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运用。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 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 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 教师抽读。 4. 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 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 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 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 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 3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