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笔记完整版(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文学笔记完整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取材很多来自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 一、概念

也称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事和言谈为主,大致包括笑话、野史和逸闻趣事三大类。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它的产生和汉末至魏晋的人物品评和清淡风气有直接的关系,此外还有邯郸淳的《笑林》等(P157) 二、《世说新语》

艺术成就:所记人物众多,且良莠不齐,褒贬不一,身份、地位、面貌、经历各异,从帝王将相到士族僧侣,形象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1.善于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人物独特的言谈举止,形象生动传神,性格鲜明突出。 2.善于运用对比或夸张的手法,凸显人物不同的精神和性格

3.语言简约传神、精炼含蓄、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以此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影响:是笔记小说的先驱,对后世此类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代模仿者不绝,有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等 《世说新语》的许多故事成为古代诗文中的典故或小说,戏曲的创作素材。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与发达的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作心态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与创作条件,文化的交流

2、政治的清明与思想的解放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多种流派风格的形成,题材和体裁领域的开拓。

3、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促进了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文学风气的形成,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推进作用。

4、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文学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题材、体裁、风格等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5、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形成。清理纤弱的南风与刚劲沉厚的北音的结合促进了新文风的出现。 隋唐五代文学的概貌

1、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的倾向,并体现着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2、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其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等各种文体的全面发展上。 诗歌:一代文学的标志 1、数量众多:《全唐诗》收诗近五万首,两千多家。 2、艺术精湛:名家辈出,巨作迭现 3、体裁全面:。诗歌样式上的集大成 4、流派众多,风格多样。

5、影响广泛而深远,诗歌大普及的时代。 散文:文体之风上的改革运动,“唐代古文运动” 传奇:文言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变文:新的领域的开拓

俗讲:指佛教徒依经文向俗众讲说佛家教义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这种新兴文体为我国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领域,也为戏曲奠定了基础

词:晚唐五代文学的代表,引导了后世词体的主要发展方向 初唐诗坛

唐诗高峰的准备

唐诗的分期: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分唐诗为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和元和体,晚唐体五个阶段。实际上已勾勒出唐诗流变的一个基本轮廓。

明高—《唐诗品汇》开始明确划分唐诗为,初唐(618-713)盛唐(713-766)中唐(766-836)晚唐(836-907)四个时期 初唐诗坛的发展阶段

一、前五十年:宫廷诗的时代

受南朝诗歌诗风影响,诗作多为宫廷诗,题材狭窄,词藻雕饰,其中王倩等能够超脱流俗,诗风清新朴素。

二、后五十年改革诗风初建唐诗风范

“初唐四杰”崛起,开始突破宫体诗的范围,感情基调趋于清新健康 “文章四友”“沈宋”等台阁诗人使律诗在音律形式上得以定型 陈子昂明确提出“兴寄”“风骨”的主张,扭转诗坛风气,使唐诗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稍后,初盛之交的张若虚,刘希夷在诗歌意境上有了大的贡献 唐初50年:宫廷诗的时代

创作上仍承袭着南朝诗歌的绮靡诗风,原因如下: 1、历史的积习与传统的惰性 2、作家队伍的构成 3、帝王的审美趣味 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体”指以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多奉和应制之作,内容狭窄,片面追求声辞之美,重视对偶技巧,笔法细腻精巧,诗风绮靡婉娟,时人多学其体者,谓之“上官体”

王绩,自号东皋子,又号五斗先生,斗洒学工,有《东皋子集》《全唐诗》收50多首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年少而才高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以刚健的诗风突破了宫廷文学狭小的范围,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并在体式和格律上有所探索,奠定了五言律诗,发展了七言歌行,为唐诗的全面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初唐四杰”的贡献及地位

1、转变诗风A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和明确的审美追求B很大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C提升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2、改进诗体:五言律诗与七言歌行体在他们手中基本定型。 四杰诗未能完全摆脱齐梁余习,但已初步扭转诗坛风气,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了先路,这种承前启后的历史功绩,奠定了他们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可以说,真正的唐诗正是从这些人开始的。 “沈宋”及“文章四友”的贡献

“沈宋体”是指以沈佺期、宋之问诗歌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沈宋体”的主要贡献在于简化声律规则,使唐代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

律诗“律”的规定:音律要求和谐的平仄,句律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具体要

求:句数,固定每首限定8句,五律五字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七字八句共五十六字;押韵,韵用平声

文章四友:初唐高宗武后时期台阁文人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美并称“文章四友”

诗歌革新理论《修竹篇序》(陈子昂) 1、批判文梁诗风,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2、提出纠正的方法与途径,主张文学创作应恢复“风骨”“兴寄”的优良传统 3、提出新诗风的要求,即劲健刚直的内容和优美艺术形式的统一 盛唐诗歌

初唐诗坛回顾:上官体-沈宋体-格律 王绩-四杰-陈子昂-风骨 张若虚-情韵、意境 盛唐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 一、前期诗坛

1、以王翰、王湾为代表的北方诗人对雄豪、阔大诗境的融造 2、以吴中四士为代表的吴越文人对清新俊秀诗美的追求 3、张九龄以朴重雅淡的诗风开启新径 二、后期诗坛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2、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3、李白、杜甫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文学概念: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多以五言的形式,描写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璞归真的性情意趣,抒发隐逸生活的闲适情怀,风格清新淡雅。

2、产生原因A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社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社会因素。

B、佛道思想并存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普遍的隐逸风尚。

C、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孟浩然诗歌:疏淡恬远的艺术个性 诗歌主要取材日常生活,以行旅山水诗居多,重视兴象,多采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平畅舒朗的节奏和白描的手法,表现朴野素淡的生活情趣,创造出淡远清旷、浑融完整的诗境,风味无然却韵味醇厚。 王维

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有诗约400余首。 前后期不同的审美趣味和诗风

前期诗作:意气风发——都城文化的集中表现。如:《少年行》 后期诗作:闲情逸志——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高峰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明秀静美 1、情景交融,明秀静美的意境创造。《终南别业》

2、绘画技法的运用,充满画意A把绘画的构图手法运用于诗歌中 B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层次感 C善于给画面设色敷彩

3、注重表现声音、具有音乐美

4、富于禅意与禅趣: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入诗,借佛学禅宗的意境转换实现了主客体统一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诗情、画意、琴音、禅趣的高度结合,既有陶诗的浑然天成的特点。。 王维、孟浩然诗歌的比较

1、从内容看,孟诗的题材较王维集中

2、从情调看,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意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吟寂灭心绪,孟诗则往往坦露出耿介郁勃的心境

3、从意境看,都注重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与美感,但孟诗往往止于情与景的交融,而王诗除情与景的交融外而将“理”字打入其中。 4、从表现手法看,王较为多样,孟较为单调 5、从语言看,孟平淡质朴,王清秀工巧 盛唐边塞诗派

1、文学概念: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多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形式,描写边塞风光和异域风情,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及征人思妇的离愁,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于现实的情绪,境界阔大,格调雄浑,慷慨悲凉。 2、兴盛原因 边塞诗的兴盛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原因,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相结合的产物。

A、唐朝国力的空前强盛与盛唐文人追求边功的时代风尚,促使众多的文人竞相加入边塞诗的创作行列。

B、盛唐诗人继承并发扬征戍边塞诗歌的传统,借助于强盛的国力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貌。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同:1、以从戎边塞的亲身经历为创作基础

2、创作数量多,成为对当时边塞生活与自然风光的集中表现 3、呈现雄阔的境界与壮伟的气势

4、体裁以七言歌行见长,句式长短错落,用韵自由,形式富有变化,声调悲壮洪亮

异:悲壮慷慨与雄奇壮丽

1、诗歌表现内容的差异:高诗着重分析边防问题,多以此政论的笔调表示自己对边防和战争的意见。岑诗则表现西北边陲奇异的景色,以及将士英勇报国的精神

2、表现方式及着眼角度不同:高诗“尚志主理”,多对边塞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具有特殊的思想深度和很强的理性色彩。岑诗“尚巧主景”,生动形象描写边塞地域奇特的景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表现作者豪迈乐观的感情。

3、构思方式及创作手法不同:高采用直抒胸臆,夹叙夹议和对比的手法,鲜明地表现爱憎之情,深化主题。岑多寓情于景,善于把奇伟的异域景观与亢奋的战争情绪结合起来,运用奇特的想象和新颖的比喻创造瑰丽的意境。 4、审美感受和风格体貌不同:高“悲壮而厚”,以现实主义为主,风格雄厚质朴,笔势豪健。岑“奇逸而峭”,富有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以独特直观的感受,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形象见称。 王昌龄的七绝艺术

1、善于以典型化的手法,细腻的心理描写,绘制成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画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