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题库正式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文地理学题库正式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

22.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23. 民俗: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24. 隔坨:在城市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称之为民族邻里或隔坨。 25. 农业区位论: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26. 农业:是人们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27. 工业:是人们利用农产品以及直接向自然界索取矿产、水资源、空气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制造获得工业品的过程,工业为一、二、三产业提供能源、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和几乎全部的生活资料。

28. 第四产业:技术新,知识、智力、科学技术密集,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社会服务性和相关性强的产业。

29.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活动、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30.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地理学家)。

31. 逆城市化:是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城市核心区失去繁华景象,出现城市衰退现象。

32. 城市景观:城市总体景观,指其形态等组成的城市地区的景色、特色。 33. 城市感知:是指城市景观给人的印象。从城市景观来说,感知对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路、界 、节点 、区。

34. 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构成的有秩序的城市集合。

35. 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36. 语言景观:能从语言上直接体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或历史发展状况的景观

称为语言景观。

37. 宗教:是一种为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38.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39. 旅游业: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

40. 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 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

41. 政治地理结构:又称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战略格局或国际政治格局。它是指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战略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国际政治地域的总体框架结构。

42. 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有具体政治组织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成为政治地理单元。

43. 政治整合: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利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欧盟、东盟等。

44. 国家:一个具有保持内不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45.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为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以及为实施有效统治而采取任何措施的权力。

46. 边界:是指国家主权所及的界限。或者说,国与国之间的界线被称为边界。在地图上表现为一条线。

47. 边疆:是指临近国界线的一定范围的区域。在地图上表现为一个带状区域。 48. 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和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地域结构。

49. 心理图谱:指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

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像。 简答题

1. 以我国三个地区的居民建筑为例,说明环境怎样影响人们生活方式? 傣族竹楼: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陕西窑洞:因为高原上的黄土粘、硬,不易塌陷。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

苗族吊脚楼:因炎热潮湿、多雨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2. 举例说明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A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如:世界古文明园地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古中国,古巴比伦 B 环境条件能够对文化的影响起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如:亚非草原上出现古埃及文明和姑苏美尔文明。

C 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生产发展方向和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如:沿海商业文明下的开放、冒险与创新。

D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如城市的建立。 3. 举例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的区别。

形式文化区特征:(1)具有文化特征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核心特征)。

(2)在同一形式文化区内,文化特征具有大致的均质性,但非等质,中心区和边缘区文化特征的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3)两种形式文化区的交汇地带为文化的过渡带和共存带。

(4)形式文化区,是自然形成的文化圈。例如:挪威与瑞典之间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山地不利于往来,反而各自山边下的居民交流密切,所以造成山地两边各不相同。

功能文化区特征:(1)功能性(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协调和指导作用。功能中心位置明确,但不一定在分布区的几何中心。(2)界限确切性。如各国首都例如中国北京 4. 举例说明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的不同。 文化扩散类型 扩展扩散 迁移扩散 传播的主体 不同人在不同空间的传同一人在 差异 播 异地的传播 具体扩散形式 ①传染扩散(人传人) 人口迁移 ②等级扩散(上下层互 (移民) 传) ③刺激扩散(传播实质的思想) 扩散距离 近、短 远、长 是否跨越不同文化区 传播速度 结果 基本不跨越 慢 扩大原有文化区 的分布范围 美国呼啦圈热 跨越 快 异地形成新文化区 例子 可口可热传入中国 5. 举出几个例子,并判断它是什么扩散,为什么? (1)可口可乐解放前传入中国;迁移扩散

(2)首先在中国的上层社会流行,改革开放后可口可乐开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等级扩散

(3)特别是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并且一传十,十传百。接触扩散 6.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定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 3)收集、整理资料

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5)分析研究 6)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7.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地理社会调查2)科技文献资料法3)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8. 简述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

3)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9. 简述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

1)世界人口分布特征:人口 分布极不平衡2)(1)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中低纬度指向:趋向暖湿地区;近海岸的指向 :趋向岸边;平原指向:趋向低平地区(2)邦奇的人类大陆图显示,世界上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这些地区是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四类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干旱(沙漠)地区、寒冷的两极地区、热带雨林地区、海拔5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

10. 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密度大,但分布不均匀。 1)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2)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3)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 11.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A 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近尾声 B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 C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 D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

E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从穷国到富国;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到欧美国家 12. 国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