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生:女娲怎么会忘职呢?

师:音乐太美好,她惊呆了,忘记手头的工作了,不是忘职吗?当然,这是个人理解。 生:哦。

师:那什么是侧面烘托呢?(多媒体展示侧面烘托的概念)读一读。 生齐:侧面烘托就是通过对周围的人或者环境来突出主要的事物。 师:初中学过“陌上桑”!(多媒体展示内容)

生齐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师:这道题这样问,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罗敷的?怎么回答呢?

生:先回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说明;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师:对,要写出通过人的反应还是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了什么人或者什么物的什么特点,最后,还要说说它产生的效果。罗敷怎么美丽,我们没有见过,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想象她美丽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啊,所以它的效果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好,我们依照这种方法总结一下,怎么赏析“江娥啼竹素女愁”呢?(多媒体展示赏析内容) 师:什么手法? 生:侧面烘托。 师:分析说明?

生: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 师:效果呢?

生: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 力,进而有力地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师:不错,懂得迁移。那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好的,细雨梧桐这一组,罗云!

罗云:我们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李贺侧重侧面烘托,白居易的侧重正面描写,但是李贺的诗歌是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写音乐,而白居易是通过直接描摹音乐本身来写音乐。还有,李贺主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白居易是现实主义手法。 师:讲得很完整,其实,浪漫主义通常会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夸张和想象。

生:我们想补充一下。其实区别还有,李诗还有用典的手法,用了江娥、素女、女娲、吴刚这些典故。 师:好的,典故,比较含蓄深沉。请坐。陈梓汇有话说。

陈梓汇:我们小组还得出一个结论,《李凭箜篌引》只是描摹音乐吸引了哪些听众,它没有作者的生平的叙述,而《琵琶行》有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悲惨的身世。

师:确实是,《琵琶行》是一首叙述诗。好的,请坐。那么,老师再总结一下,同学们做好笔记啊。 (多媒体呈现答案)

师:其实,两者也都有侧面描写,李贺的诗歌主要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生:李凭!

5

师笑:哦,是是是,李凭。而《琵琶行》除了听众如梦初醒的反应外,还用“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凄清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同学们,这首诗很多意象,那么,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呢?看一下它的修饰词。 生:“啼”“愁”“碎”“泣”“冷”“破”“湿”“寒”。 师:给人的感觉怎样? 生:好凄凉。

师:所以,它渲染了一幅凄冷、哀伤的意境。其实,在唐朝也有人听了李凭的箜篌声之后写了这么一首诗。

(多媒体展示杨巨源的《听李凭弹箜篌》)

师: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我们从“清”“明”“暖”这几个字可以知道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生(齐):因为和李贺的身世有关。 生(齐):知人论世。

师: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是李贺! (多媒体展示李贺的照片) 生(惊讶):喔,好瘦哦!

师:李贺在自己的诗歌中是怎么描绘自己呢? 生:“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师:“病骨伤幽秦”可见他体弱多病,李贺只活了多少岁? 生:27岁,唉。

师:英年早逝,跟王勃一样,很可惜。“秋姿生白发”“惊霜落素丝”,少年白发!而且,他不能够像其他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 生:因为避讳,他的父亲叫“晋肃”。

师:所以,李贺是很痛苦的。而且,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辞官后只能骑着一头瘦驴,?? 生(接):带着一把小剑。

师:对,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可以这么概括他的一生:孤独而苦涩。其实,这首诗处处有着李贺的影子。箜篌质地高贵不就像是李贺贵族出身吗? 生:他是郑王后裔。

师:乐曲如此动听不就像是名动京华的李贺吗?老鱼瘦蛟不就像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的诗人吗?而吴刚不眠不正像抑郁失眠的他吗?所以,诗如其人,这首凄冷哀怨的诗歌就像是孤独忧伤的李贺,真可谓:诗如其人。 (多媒体展示选择题)

师:好的,我们已经知人论世,掌握了这首诗的主旨,那么,关于这首诗的总结,答案是哪一个? 生:最后一个选项。 师:为什么?

6

生:因为这首诗主要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师:最后,我们做一做这道高考题。

(多媒体展示2014年天津卷诗歌鉴赏《暮春山间》) 师:超蓝,你怎么回答。

超蓝:这首诗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洗手时闻到桃花的香味,借涧水暗写桃花的香味。还有动静结合的手法。

师:我们答到一个表现手法加以分析就可以了,因为这里只有2分。请看一下参考答案。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师:好的,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侧面烘托。

师:对,同学们自己回去再消化一下,学会迁移。好的,下课!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设计说明:

高二学生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诗歌知识积累,能够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但李贺的诗歌是根难啃的骨头,意象很驳杂,学生不容易读懂。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音乐的声音,而是描摹音乐产生的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它主要采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因此,诗歌重点赏析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其实,学生对于侧面烘托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的《陌上桑》主要采用侧面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而在高一时学生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白诗第二自然段重点正面描写音乐声音,两首诗在音乐描摹上有很大不同,于是,我设计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更注重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的训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我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的修饰词,全诗用“啼”“愁”“碎”“泣”“冷”“破”“湿”“寒”等表示消极情感的词汇来渲染悲伤凄冷的气氛,这和李贺孤独苦涩的人生有关的,因此,全诗曲折地表现了李贺孤独、苦涩的人生遭际。

所以,根据学生情况、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这首诗的基本特征,设计如下:

旧知导入新课——译读诗歌,因声求气——重点赏析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比较赏析《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诵读全诗,拓展迁移。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