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第二章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共产党宣言》第二章读书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共产党宣言》第二章读书报告

08309050050 林梦珏

《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的标题为“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继第一章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析后,作者在本章里进一步讨论了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的关系以及共产党人的目标、理论和诉求,阐发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是整部《共产党宣言》中至关重要的一节。

要想深刻把握这一章节的内涵,首先必须从文本中寻找帮助理解的线索。我认为串起文本内容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根据行文层次和思路展开的明线,一条是隐藏在文本之后但统领全文意涵的暗线。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两条线索向读者传递他们的思想的呢?下面作一个详细的分析。

一、明线:争取政权的无产阶级运动和消灭私有的共产主义理想

这是任何人通过阅读文本都可以梳理出来的行文线索。我认为这条明线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的关系;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

首先是第一个方面。作者在前七个自然段中用简明概括的语言点出了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的关系。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中的一支,共产党人与广大无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和夺取政权的革命诉求。但由于共产党人有更高的理论高度和对历史发展的洞见,他们在斗争中表现出的特点是:超越民族界限,强调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有最为彻底和坚定的斗争目标——消灭私有制。

紧接着开始谈第二个方面,即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的理论以及这个概念具体的要求——消灭家庭和民族。在共产党人提出“消灭私有制”的口号时,主要面临了两种批评:一种批评指出私有财产具有正当性,因为它是通过劳动挣得的;另一种批评指出私有财产是构成人的一切自由和个性的基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针对这两种批评,作者思路清晰地予以回击,他们指出:1)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工人的劳动,它本身就具有一种社会力量,而非所谓的单个资本家“劳动挣得”的财产;工人的工资和生活资料的确是通过他自身的劳动挣得的,但是前者是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和奴役的产物,是一种可怜的占有。取消私有财产,其意义在于取消资本的阶级性和资本家对其的个人垄断,释放资本自身固有的社会性,这绝非不正当的;对于工人而言,取消私有财产意味着取消作为资本增殖手段的工资,而绝不是取消他们对生活资料本身的占有。私有财产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资本支配劳动,即过去支配现在的局面;惟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使积累起来的劳动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才能使现在成为支配过去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取消私有财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2)私有财产并非自由的基础,而仅仅是自由买卖的基础,这种自由买卖使人的劳动变成积累的资本,又使这些

资本通过资本家对其的占有,实现了对一切人(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奴役,束缚了一切人的自由。取消私有财产绝不是剥夺人的自由和权利的根基,恰恰相反,它取消的是对人的束缚和奴役的根基,它将赋予人们真正的自由。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消灭家庭”和“消灭国家”的主张。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家庭是与私有制密切相关的,在资本的逻辑中妻子就是一种私有财产,而共产党人提出的消灭家庭无异于是平均分配这种私有财产,即实行他们绝不能容忍的公妻制。对此,作者指出:消灭家庭的内涵正在于取消这种把人下降为物(私有财产)的资本逻辑,而非在这一逻辑的理解中去演绎财产的公共分配;问题在于妇女将不再作为私有财产被占有,而将作为同样独立自由的个体的人被理解和对待,存在于男女之间的这种人与人最纯粹的关系将被成就为社会性的,而不再被资本的私有逻辑所解释和规定。同样在废除私有制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自身的特质使他们倾向于全世界的联合,这种联合将彻底取消原本已被资本主义发展所模糊的国家界限;且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消失后,民族之间的剥削和对立也将不复存在,国家和民族的区隔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最后,作者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斗争道路:即无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个统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展生产力,并将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中。这样一来,无产阶级的统治就消除了阶级的存在,就消灭了自己的统治本身。在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里,代替过去一切世代的具有压迫功能的政治国家的,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正是因为有了其中每个个体的的自由,一切人的自由才真正成为了可能。

二、暗线:理论与生活的关系——唯物史观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另一条线索就是作者在书写整部《共产党宣言》时始终秉持的一种对待“理论与生活之关系”的立场和态度。这种立场和态度在他们阐述共产党人的理想和目标时,在不同层面均有展现。

这种立场的第一个维度表现在作者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的解说之上。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的,“意识没有自己独立的历史”,它不是独立于现实生活外的存在,而是嵌入生活,因而随之流转的。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哲学不是天才人物的凭空创造或存在于哲学家脑际的思辨过程,如此所谓的哲学并不具备认识世界和改造生活的能力;真正的哲学必须以现实的被问题包围着的人为出发点,从这些人实实在在的生存状态出发,而非考察纯粹的意识或抽象的人的本质。作者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不依赖某一学说而存在,也决非纯粹的哲学批判和思辨过程,而是始终做实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之中,决不割裂人的生活状态去空谈人的抽象本质,因为那样的理论是脱离了劳苦的人民大众的哲学,它不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

在阐述“消灭私有制”的过程之中,作者进一步提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问题。他们明确指出,人们的意识是随着现实生活而改变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只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由于现实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并不存在什么

永恒真理;但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却把自身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包括他们关于法律、自由、正义等等的观念,描述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并在这个思想框架中抨击共产党人的种种主张,这显然是没有任何对话价值的。资产阶级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理解为永恒存在,因而他们的思想和为他们提供解释和辩护的旧哲学的立场,都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被这种意识形态所控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自然难于理解共产主义的内涵和追求,将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加以抵制。这令我不禁想起了二战后的西方社会和漫长的冷战,又想到:其实即使是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共产主义呢?

最后一个维度的阐述落实在了实践的思想之中。作者首先承接第一个维度的思路指出,真理是不能在纯粹的理论中被涵盖的,它不以思想本身为目的,而是以流动的生活为目的。共产主义思想和其他抽象理论相区别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由谁设计出来的一幅蓝图,只需要贯彻者将这幅蓝图照搬到现实生活中就能完成的;它永远是针对当下的现实世界不断提出斗争的要求,坚持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在他们的哪部著作中讲述过所谓的真理,也从未设计过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他们的思想本身就指向思想的实现,而哲学的真理,即人类解放,也必然指向哲学自身的消亡。但是,尽管思想不能独立于生活而存在,作者从未否认过思想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因为生活的改变永远包含着思想的维度。透过人类斗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所有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伴随着思想的推动,如果没有思想的参与,生活就难以不断向前展开。正由于此,理解了当下社会实质的共产主义者才能包容现在继续前行,而停留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思想家只会视现在为历史的终结,拒绝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共产党人在他们的革命实践中必须始终包含消灭私有制的思想维度,惟其如此,这样的革命才能被称为“有着原则高度的实践”,如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那样,是“人的高度的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这一章的讲述,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道路,阐明了共产党人的信念和追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共产党宣言》作为一份历史文件所具有的意义已经无须我们再去夸张地表述,但是通过对文本深入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能够结合马克思过去的文本、站在哲学的角度去理解隐藏在这份文件背后更加不易被读懂的意涵;能够摒除过去的偏见和片面的认识,重新去接纳共产主义的理想。这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年轻人而言,具有影响终生的深远意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