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各章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食品化学各章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① 磷酸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中,哪种可以满足耐高温、耐酸等要求?

② 果糖、蔗糖、山梨糖醇、淀粉糖浆中,哪一种最适合做不易吸潮的咖啡伴侣粉末?哪一种适合做货架期长的保健型蛋糕? ③ 测定某淀粉的糊化温度,可用什么方法?

④ 有种果胶在加糖、调PH后均不能形成凝胶,但加入钙离子后可凝胶。它属于哪一类果胶? ⑤ 为什方便面用热水一泡就软,立即可食,而生的挂面不可以? ⑥ 大米在冷水中浸泡或加少量水煮都不能或难以煮熟,为什么?

⑦ 冰糖葫芦的做法是将山楂或其它水果放入融化的蔗糖中包糖衣,通常糖衣上可见淡黄色,它来源于何种反应?

⑧ 糯米制品很少发生老化,为什么?

⑨ 说出下列几种食品胶质的来源:阿拉伯胶、琼胶、卡拉胶、褐藻胶、黄原胶、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

第4章:碳水化合物答案

一 填空题 1均多糖,杂多糖 2 纯粹多糖,复合多糖。

3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 4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 5 果糖,蔗糖,葡萄糖,乳糖。

6 只有在此温度时葡萄糖饱和溶液的渗透压才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7糖溶液中氧气的溶解度降低 8复合反应和脱水反应。 9 浓缩果汁和蜜饯。

10 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转化糖。

11不含果糖,不吸湿,糖果易于保存;糖浆中含有糊精,能增加糖果的韧性;糖浆甜味较低,可缓冲蔗糖的甜味,使糖果的甜味适中。 12果糖 13冰点降低

14 左旋,右旋,转化糖。

15 变旋现象(异构化),分解反应。

16 甜味剂,保湿剂,为酵母提供快速利用的碳源。 17 糖醛酸的生成,糖的分解,复合反应,脱水反应。 18 龙胆二糖,复合反应。 19 圆形,卵形,多角形,卵形。

20 大于。

21 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键,螺旋状。 22 蓝色,碘分子在淀粉分子螺旋中吸附。 23 物理,范德华力。

24 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 25 糊化,液化,糖化。

26 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27 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28乙酰化淀粉、羧甲基淀粉、交联淀粉、氧化淀粉、预糊化淀粉。 29 原果胶、果胶,果胶酸。

30 糖含量60-65%,pH2.0-3.5,果胶含量0.3%-0.7%。

二 名词解释

1吸湿性;指糖在空气湿度较高时吸收环境中水分的性质。 2保湿性;指糖在较低空气湿度环境下保持水分的性质。 3转化糖;指蔗糖的水解产物。

4糖化:是利用葡萄糖淀粉酶进一步将液化产物水解成葡萄糖。

5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一般60-80℃)的水中,吸水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变化过程称为糊化。

6液化:是指利用酸或淀粉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等,由于在此过程中淀粉黏度大为降低,流动性增加,所以工业上称为液化。

7β-淀粉;未糊化的淀粉称为β-淀粉(20%直+80%支的结晶态),或生淀粉 8α-淀粉; 糊化后的淀粉又称α-化淀粉

9 DE:表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程度,也称淀粉糖化值、葡萄糖当量(Dextrose Equivalency),定义为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在淀粉糖浆中所占的百分数(按干物质计)。 DS:淀粉分子平均每个单体上的3个-OH被取代的程度(从0-3),多在0.002-0.2。

10果胶酯化度:用D-半乳糖醛酸残基总数中D-半乳糖醛酸残基的酯化分数×100表示 11低甲氧基果胶;酯化度低于50%的是低甲氧基果胶。

12糊化温度:随温度升高,水分进入淀粉微晶间隙,大量吸水,双折射现象消失,此时的温度称糊化温度。

13冰点降低:糖液较纯水溶液冰点下降。

三 问答题

1 影响Maillard反应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

①糖的结构:戊糖>己糖>二糖;醛糖>酮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α,β-不饱和醛>α-双羰基>酮类.

②PH:适合7.9-9.2,PH3以上随着PH升高而加强。高酸性食品如泡菜不易发生褐变。蛋粉加热干燥前加酸降低PH,复溶时再加碳酸钠以恢复PH,有利于抑制蛋粉褐变。 ③水分:AW0.6-0.7(10-15%水分)最适此类反应发生。非液态食品可从降低水分加以控制。使水活性降低至0.2以下就能抑制这种反应的发生。但有脂肪时,5%以上的水分,由于脂肪氧化加快而褐变加快。

④温度:一般在30℃以上褐变明显,每升高10℃,褐变速度增加3—5倍,100-150℃严重。 ⑤氧:80℃以下,氧能促进褐变。低温真空可延缓褐变。

⑥氨:胺类较氨基酸易褐变;碱性氨基酸较中、酸性氨基酸易褐变;氨基离α-位越远越易褐变;蛋白质不如氨基酸的褐变快。

⑦加褐变抑制剂如亚硫酸盐可抑制褐变;钙处理(能同氨基酸结合为不溶性化合物),也抑制褐变。(亚硫酸盐与钙同时使用,分别起哪些作用呢?) ⑧金属离子的影响:铁、铜离子可促进褐变。

⑨生物化学方法:食品中的少量糖可加酵母发酵分解除糖,也可加葡萄糖氧化酶生成葡萄糖酸后不再发生褐变。

2 答: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一般60-80℃)的水中,吸水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变化过程称为糊化。其本质是:淀粉粒中的分子间氢键断开,分子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分子由微观有序状态转变为无序态。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

内在因素——淀粉粒的结构: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难以糊化,糊化温度高。 外在因素:除了温度外,还有水分、小分子亲水物等: ①温度:需在糊化温度下方能糊化。

②水分含量:淀粉自身含水10%左右,加水至少保证总水量达30%,才能充分糊化。有人认为应大于55%。随水分减少,糊化温度提高。Aw提高,糊化程度提高。 ③其它成分:凡是影响水分活度(有效水分)的成分,都将影响糊化。

A糖:高浓度的糖可推迟糊化,提高糊化温度。糖分子一方面与淀粉分子争夺水分子;另一方面阻碍淀粉分子分开,因此,双糖比单糖的阻碍更有效。

B盐:虽然盐离子有结合水的能力,但对于中性的淀粉,一般低浓度盐对糊化的影响不大,除非是特殊的离子化淀粉——马铃薯淀粉本身含有磷酸基团(负电性),低浓度盐亦会影响其电荷效应。高浓度盐抑制糊化。

C酸:大多数食品的PH在4-7,低PH<4时因催化淀粉发生水解成糊精稀化而使粘度下降,糊化温度下降。对于高酸食品,为提高粘度和增稠,需采用交联淀粉(改性淀粉,分子大,粘度大)或加糖。PH=10时糊化加快,但对食品没有意义。有人在煮粥时加少量碱,可加

速糊化,但从营养角度上是不科学的。

D乳化剂:脂肪类物质及相关乳化剂(如一酰甘油)可与直链淀粉形成包合物(进入疏水的螺旋管内),阻止水分子进入,从而干扰和阻止糊化,使糊化温度提高,也干扰老化和凝胶的形成。如用油较多的馅饼中的淀粉糊化不彻底,不如面包中糊化好、易消化。

E酶:淀粉原料中的内源淀粉酶较耐热,糊化初期由于温度、水分适合致使酶发生催化作用,淀粉部分降解(稀化),使糊化加速。新米较陈米稠汤好煮,就是因为前者酶活性高。 F蛋白质:在某些食品中淀粉与蛋白质都是大分子,同时存在时二者间相互作用可使食品形成一定结构,影响到糊化。

3答:老化:糊化的淀粉,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至常温,特别是近0℃的低温时,变成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这一变化过程称为淀粉的老化。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

内因: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链的聚合度。由于直链淀粉空阻小、分子直链易平行定向靠拢而相互结合(氢键),更易老化。中等聚合度较长链易老化。经过改性的淀粉,由于基团的引入、链的不均匀性,老化较难。 外因:

①温度:2-4℃易老化。>60或<-20℃不易老化;-20℃以下,淀粉分子间的水分急速、深度冻结,形成微小冰晶,阻碍淀粉分子间的靠近。

②含水量:30-60%含水量最易老化。低于10%不易老化(淀粉分子难以流动、定向,或较高水分阻止淀粉分子间的氢键、靠近); ③共存成分

A:脂类和乳化剂可抗老化。当淀粉糊中存在脂类及乳化剂时,可与恢复螺旋结构的直链淀粉形成包合物,从而阻止淀粉分子间的平行定向和靠拢。

B:多糖(果胶除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与淀粉竟争水分子、空间阻碍淀粉分子的平行靠拢,从而起到抗老化的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的方法:凡是影响老化的因素,都是控制老化的条件。 凝胶化:一定浓度的淀粉糊化液,在缓慢冷却的过程中可形成具粘弹性和硬度的持水网状结构-淀粉凝胶。

淀粉凝胶化与老化间的区别:淀粉凝胶的连接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开始。凝胶化是老化开始的前奏,当分子间有许多结合区迅速形成、少有可持水的网孔时,即达到了老化的程度。

4答:果胶的主要食品特性:形成凝胶。 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 HM果胶形成凝胶的条件:

a)加糖(如蔗糖)60-65%;或:可溶性固形物55%以上;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