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飘飘情丝绕——浅析声乐作品《芦花》的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芦花飘飘情丝绕——浅析声乐作品《芦花》的艺术价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对风格的把握

歌唱者对风格的把握直接影响到演唱的效果。一部好的作品同样需要好的演唱风格来表达,通过对作品的理解与意境的揣摩来确定歌曲的演唱风格。《芦花》描绘的是我国农村淳朴少女的形象。主人物处于北方,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自然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纯真与善良,装扮上是汉族的服饰。在声音的运用上,要表现出北方汉族姑娘的甜美大气,把作品的创作意图与创作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把音乐的内涵美与时代美展现给新时代的观众。 4.对演唱技巧的分析

歌曲《芦花》需要演唱者有较好的声音和气息的控制力,歌曲第一部分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描写芦花丰收时节,洁白无暇的芦花漫天飞,连“淘气的”云儿都羡慕的紧紧追随,作者把“芦花”那种朴实、清白的花朵比喻成对恋人无比思念的单纯的渔家姑娘,把善良姑娘对恋人千丝万缕的思念之情比喻成“彩云”。演唱这一段时,首先做好呼吸准备,气息沉下来,呼吸到哪里就要从哪里开始唱,保持一种积极的吸气状态去演唱,力度不要太强,以mp为主,是一种对恋人深厚情感的一种平静的叙述。其中“芦花白”和“芦花美”演唱上一定要断开,许多的演唱者在此处并没有注意,演唱时单纯追求声音的连贯而忽略了语气,听觉上感觉特别的“懒”。“花絮满天飞”的“花”字继续保持声音在高位置上,腰围气体向外扩张,面部表演上要放松、微笑,唱出歌词恬静优美的画面,仿佛真的看到了洁白的芦花在眼前漫天飞舞。第一部分的第三四乐句属于姑娘对恋人的挂念之情到了一定积累,开始浪漫的抒情,演唱时情感要更真挚些,演唱出难舍难分之情。其中“追过山”和“追过水”两句演唱时很容易使歌唱位置掉下来,产生鼻音,应在演唱充分换气后,令胸腔和头腔支点支持住,口腔中保持打哈欠的感觉来演唱。“相思花为媒”一句的“花”字尤其要注意,一定要唱的“轻”,这样处理下来,就会感觉情感意味深长。接着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小高潮,描写对情哥哥的无限牵挂之情,“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在演唱上就要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气息向下,胸腔向外扩张,充分运用混声的作用使声音立起来,听觉上音色比第一部分更饱满、宽阔。其中“千里万里梦相随”注意要打开上口盖,横隔膜支持住,但是也不要因为音高了就唱的重了。“早戴红花报春回”的“回”字演唱要渐强,与下面的感情的升华形成铺垫。第二部分的三四乐句和一二乐句歌 词相同,但在演唱时要比前面情感更深情、更激动。再一次的“千里万里梦相随”是之前为止最难演唱的一句,胸腔、头腔、口腔要充分的发挥作用,声音挂在高位置上,“万里”两个字的音比较高,演唱时要有意识的把上口盖向上抬,下巴放松。“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回”一句要令情绪稍平静下来,深情的表达出渔

- 3 -

家姑娘叮嘱情哥哥立功后早日回来,所以演唱语气上不要太强硬。在歌曲的结尾处,曲作家使得旋律得到酣杨淋漓的释放,再一次的强调“早戴红花报春归”演唱时要比前面更加宽广,在情感的运用上更加的激动,尤其是最后的highC(小字三组的C音)声音要在高位置上,上口盖打开,喉头向下、气息向下、声音打共鸣点上,用富有穿透力的嗓音结束作品。

- 4 -

三、声乐作品《芦花》的艺术价值

这首歌曲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最重要的是词曲有着令人回味的意境。它不但是一首高品位的艺术歌曲,同时,也是一首浪漫而热情的情歌。歌曲抒发了姑娘对心上人奔赴祖国边疆,为了保卫祖国,即将离开家乡前对恋人的寄托情怀,其主题直白而含蓄,震撼而委婉,不愧为抒情歌曲的典范。《芦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传播价值、声乐教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芦花》的传播价值

声乐作品《芦花》是我国近些年来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近些年来,有众多歌唱家在各种大小型晚会中演唱过声乐作品《芦花》。起初是为总政歌舞团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剧《一个士兵的日记》创作的一个作品,《芦花》是第二个节目,同年,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雷佳在个人总决赛上演唱了歌曲《芦花》夺得民族唱法金奖,从此《芦花》开始为广大观众们所熟知。

除此之外,我国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刘和刚以及谭晶等在多个场合中都曾演唱过此歌曲。由此可见,《芦花》的传唱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其传播价值随着众多歌唱家的演绎也会越来越大。

(二)《芦花》的声乐教学价值

自从声乐作品《芦花》问世以来,有许多声乐作品集中都收录了《芦花》作为授课教材,其中就包括收录于《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一集中,收录于《中国声乐教学作品精选》,还被选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声乐课的教学大纲曲目等等。

在声乐课堂上,我也曾经演唱过声乐作品《芦花》,其歌词质朴、情真意切,旋律上口、优美,并且是一首带反复对称均衡的二段体曲式结构。需要演唱者有较好的声音和气息的控制力, 这首作品的难点在于有很多字不好唱,而且都在很高的音域位置上,所以要十分注意歌词的归韵。值得注意的是演唱者要想完美的演绎这首作品,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在演唱时要使自己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这位姑娘,所以演唱的画面感是十分重要的。

声乐作品《芦花》在作词、作曲上歌词感人,旋律优美,在演唱上难度非常高,因此被收录于很多的声乐作品集中供学者参考,从这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声乐作品《芦花》的声乐教学价值。

(三)《芦花》的欣赏价值

声乐作品《芦花》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将分别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以及曲式分析。

- 5 -

1.歌曲创作背景

《芦花》的曲作者是印青,曾担任总政歌舞团的团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曲家,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涉猎的体裁广泛。三十多年来,印青本人创作了一批耳熟能详的歌曲、器乐曲、舞蹈、歌剧、音乐剧及影视歌曲。印青的创作始终坚持音乐是自己的创作动力与信仰。他的创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观点,承认不同体裁作品的情感表达,如在流行歌曲方面,他以客观的态度认同,多以第一人称演唱,表达个人情感,多为对爱情的情感宣泄。在主题旋律歌曲方面则表达的是大众的心声,是一个时代的号召,是人民所要表达的情感。无论在进行曲、器乐曲、歌剧、歌舞剧还是在细腻绵长的江南歌曲、荡气回肠的高原歌曲,在美声还是在民族、通俗的歌曲创作中,他都以恰当的音乐素材和创作手法,使不同体裁、题材的作品以真实淡雅的面貌展现给观众,把时代的精神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发挥到了极致,用打动听众的动人旋律来描绘时代变迁的美好与祝福。

《芦花》的词作家贺东久是总政歌舞团的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贺东久以开拓的眼光、与时俱进的意识进行创作,跳出旧模式的羁绊,寻找突破,以真实的感悟表达出现代军人的情怀,以普通的话语展现出当代军人的情趣,以大爱的姿态展现出当代军人

保家卫国的军魂所在,这就是他的创作风格。他还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变化的细致把握,创作出军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芦花》是作曲家印青和词作家贺东久内心相互激荡而产生的作品。无论是词中的旋律,还是旋律中的词,都让作品富有灵魂,所以这部作品也被称为是当代军人的“代言人”,也是歌舞剧《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优秀歌曲。 2.作品分析

《芦花》这首作品出现在歌舞剧的第一幕。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士兵在紧张的军事演习活动之后对故乡和爱人的思念和回忆之情,并由此联想起送他参军的爱情歌曲。场景没有过多的修饰,映视出在飘飘的芦苇丛中,小船轻轻的划过,透过甜美的歌声出对爱人的嘱托与思念。歌词以芦花、大雁、秋光、红花,暗喻出中国当代士兵与恋人之间的军魂情,也塑造出爱人的恋恋不舍与期盼爱人能够早日立功的内心刻画。旋律的优美,音乐舒缓而富有韵律,融合了中国典型的民族特色。同时,在细腻中又透露出大气磅礴,显示出人物的大爱情怀,即:通过人物对爱人的爱恋,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

这首作品的人物,在淡雅中透露出人物的气节,在温柔贤良中透露出人物的大气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它是对爱人的恋恋不舍,同时还要表达出人物的期盼;

- 6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