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修改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河西走廊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修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色农业的支持,理论研究对特色农业的一些积极成果。然后分析河西走廊在特色农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发展的条件、潜力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最后在选择一个在区域内比较成功的案例进行研究,以对区域内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范例。 1.4 研究方法

理论概述法:对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特色农业的内涵、特征和条件。在最新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来分析河西走廊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

调查法:对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业进行广泛的调查,采取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力求取得第一手的材料,使研究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

数据分析法:对取得的第一手的数据利用图表、表格、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数据的规律性,真是反映特色农业发展状况。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本研究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现实性。本课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完成,对河西走廊特色农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二是前沿性。本课题参考了我国特色农业发展方面最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且与河西走廊特色农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河西走廊特色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是实践性。本课题在认真分析河西走廊特色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河西走廊特色农业发展的许多对策建议和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四是针对性。本课题选题是站在甘肃省作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发展特

色农业将是我们长期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重点。河西走廊特色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在研究中虽作了许多努力,但由于所掌握资料、数据不全面,有些不够确切,因此在对酒泉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还不够系统,特别是对酒泉市特色农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去做。 第二章 河西走廊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2.1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2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是加快河西走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2.3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是河西走廊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第三章 河西走廊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潜力及制约因素分析 3.1河西走廊特色农业现状分析

3.1.1 近年来河西走廊特色农业取得的巨大成果

一是大力探索特色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河西五市开发利用荒地69.25万亩,其中新增良田14.70万亩,建造温室大棚1.55万座、占地2.13万亩。2007年,酒泉市肃州区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指导下,开展了非耕地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至2010年,示范推广超过5000亩,平均亩效益达到15447元。张掖、武威市在甘肃农业大学常永义教授指导下,建立了15个设施葡萄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日光温室促早和延后葡萄2000多亩,平均亩收入达到了2万-2.5万元。 肃州、山丹等县区在非耕地建立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引进并筛选出适宜河西走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15个,创新并推广了14

项本地化实用新技术,推广地下式日光温室畦栽食用菌大棚12425座,占地7000多亩,平均亩收入达到3万-5万,近几年已生产食用菌37万吨,产值超过13亿元。

二是利用日光温室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河西五市各级政府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棚蔬菜种植和温棚养畜,初步形成了精细蔬菜产业带,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产业带,西甜瓜产业带,规模化养殖区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生产格局。截至2011年底,河西五市种植设施温棚数量达到36.83万座,面积40.60万亩,年产值33.45亿元。酒泉市建成百亩以上日光温室连片小区25个,百亩以上大棚蔬菜小区50个,百亩以上啤酒花小区6个。武威市自2006年以来日光温室年增长速度高达133.19%,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张掖市建造日光温室达6.4万亩,优质蔬菜产量达到145万吨。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西菜东运”和“高原夏菜”出口的重要基地。同时河西五市各级政府还将塑料大棚技术推广到畜牧业,发展暖棚养牛、养猪、养羊。酒泉规模养殖户达到7万户,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889个, 1.99万户规模养殖户的家庭收入超过了万元。张掖市将发展百万头肉牛作为“十大工程”之一来抓,2010年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09万头只。武威市2010年新建养殖暖棚10.11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145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4%。 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特色农业。近20年来河西五市采用多种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首先,大规模地开展了以平田整地、兴修水利为主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10年来,张掖市累积投资50多亿元,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利设施为骨干,高效节水为重点,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并举的水利体系运行格局。5年间永昌县先后投资2.84亿元,组织实施了老灌区改造、农业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水利工程,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管理等多种农业节水措施,创新水权管理机制,年节约农业用水72000km3。其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布局。农业结构也由过去大田粮食作物为主,向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高效农业转变。2010年武威市水资源配置总量为16.12亿m3,比治理前的2006年实际用水量减少了7.14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减少8.84亿m3。再次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目前河西五市地膜覆盖面积526.72万亩;采用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153.26万亩,地膜粮食平均亩增产10.00%-18.75%。

四是特色农牧产品初具规模。河西地区各级政府抓住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提供了甘肃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和啤酒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和瓜果蔬菜。形成了玉米制种、葡萄、啤酒花、果蔬、马铃薯、花卉、红枣、枸杞、甘草、锁阳、肉苁蓉、草畜等高效特色产业。河西走廊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集中生产基地。啤酒花种植面积3.4万亩、年产量6500吨,占全国54%的市场份额,啤酒花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新品种选育、快速繁育、颗粒加工技术居同行业领先地位。河西走廊被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