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浅析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教学

詹宇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智慧、总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能够很好的引导小学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明白一些道理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寓言魅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文学底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由于寓言的表现形式的独特和教育意义的深刻。因此,寓言故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应该注意把握好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分析理解,体会其中的道理了解寓言的特点,并扩展延伸开来增加文化的积累从而借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希望对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我们对于寓言故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教学;体会道理;扩张延伸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用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具有荒诞色彩的人物或者拟人化的动物,而故事的寓意却饱含着生活经验,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哲理情趣。寓言,可以说是漫画的文字版。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的语文的寓言故事教学应该怎样把握,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如果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该首先了解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特点、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自身要把握研习通透要上的课文,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好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优秀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寓言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视小学生寓言教学,更好地发挥寓言教学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寓言的具体含义和特点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因为寓言把教训寄

托在故事中,所以在表现手法上常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有较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被讽刺和夸张的对象,往往就在生活中,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性,加之篇幅短小,寓言里角色的语言、行为、思想方式及结果都比较可笑,所以很适合儿童阅读。

小学阶段所精选的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揭示人生的真谛,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利的凭藉。寓言故事人文底蕴深厚,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再现了作品的形象,并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

二、深刻体会寓言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寓言的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语言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

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寓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一千零一夜》的长篇故事,而是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而这生动的对话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揭示寓意。因为在寓言中,寓体的语言大多是夸张的,其思想和话语表现出其无知和可笑。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寓体前后的语言为“我的矛十分锐利,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非常坚固,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种带有强调意识的重复句式,让我们一眼就感觉到主人公前后的矛盾,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因而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揭示文章的寓意。 三、启发学生揭示寓意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具体方法如下: (一)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二)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

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寓意。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及其后来见到真龙来后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的道

理。

(三)从分析现实去揭示寓意

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 总之,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作文、阅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把握好寓言故事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的体系和目标,确立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特点,专研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板书设计。并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寓言故事所要告诉他们的东西。

寓言故事一般短小,精悍,故事生动,语言简洁,又有各种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很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朗读占有很大一部分,朗读的训练对于寓言的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的寓言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朗读的训练。要做好朗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读正确

读正确就是使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作到流利地读和有感情的读。寓言故事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体裁,它精练简洁,朴实而又深刻,特别是中国的寓言故事都成就于古代的名家名篇,有很多的名字、地点、词语都相当的生僻。所以在初识故事阶段,教师应进行范读。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激发求知欲。

在实际朗读时,不少学生会出现添字,丢字,或者读错字的现象。碰到这些情况时,就要求学生认真地看课文,做到字字入目,并注意放慢朗读速度,反复练读。并采用分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2、读流利

流利的读是在正确的读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流畅,能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决定读的速度,力求快慢得当,有节奏读。这一训练要求,主要突出在一些重点词句的朗读上。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中,读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这一句话时,学生根据理解,用较快的语速,响亮的语调,读出凶恶,蛮横的语气。而读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这一句话时,

学生朗读的语速虽快,却会用轻柔的语调,可怜、辩解的语气。 3、读的有感情

有感情的读是朗读的第三阶段,它是学生在初步理解思想内容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读,为巩固词句,求得对整篇课文深入理解的读,它要求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有感情。寓言教学中这一目标实现,必须同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联系起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其中充分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通过一系列的语速、语调、表情等包括非言语因素,来表现情感。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虽然都是好话、奉承话,学生通过理解课文,感悟到不同之处:第一次是讨好乌鸦,要读出尊敬,问候的语气;第二次是对乌鸦献媚,要读出亲近,关切的语气;第三次是巴结乌鸦,要读出夸奖,赞美的语气。

在做好朗读的同时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探究寓言故事的寓意,“寓言故事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只有把这层外衣脱去学生们才能看到其中蕴含的“真理”。 在寓言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从对读寓言故事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这一环节,乃重中之重,值得研究。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种问题质疑式的学习。首先要落实的是问题的提出,它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社会生活来创设,富有开放性,新颖性,和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自主地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的再创造。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出“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探究,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教学的难点。

2、根据寓意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

很多的寓言故事所蕴涵的寓意不是单一的,浅显的,往往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寓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寓言故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利用寓言寓意的多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许多寓言往往着多层次的寓意。例如《守株待兔》: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欲一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层寓意是告诫人们认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表层寓意并不难理解,但深层寓意的理解就相当困难。勉强让学生去背这些哲学概念根本没有必要。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设法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由经验思维到理论思维,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其二,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多角度的展现寓意的寓言有很多。例如《狐假虎威》寓意一嘲笑狐狸的狡猾,寓意二讽刺老虎的昏庸。再如《滥竽充数》寓意一讽刺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冒充能人,寓意二讽刺了齐宣王的昏庸。教学这类寓言,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问题,联系生活,揭示真理。

3、总结讨论,归纳寓意

通过争辩讨论,学生对于寓言的理解是多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须刻意引导学生往确切的寓意上钻。在总结讨论,归纳寓意时,也没有必要搞一个标准的结论让学生读背,对学生的理解进行适当的修正、梳理、补充即可。我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同时,受到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教育,这样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帮助会更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