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二)总复习(全·用)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组织行为学(二)总复习(全·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认知评价理论:当组织中出现了对个人良好绩效进行奖励的“外部报酬”时,该个体从事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的

内部奖励就会减少。即给予一个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人“外部奖励”时,会导致他对任务本身的兴趣降低,并有可能对得到外部奖励的任务感兴趣。

1、内外激励发展史:从“各自独立”到“相互影响”

2、外部激励转化为内部激励的原因:强化外部刺激——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内部激励消失——取消外

部激励——改变对从事某一工作的因果关系的看法。如:迪克先生的故事 3、核心:内部激励 4、评价:

以学生为对象,无法广泛得到验证

非常高的内部动机水平可以抵制外部奖励的不良影响 低层次的工作带给人的内部激励有限 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一)期望理论要点(P293)

1、从物理学角度看:激励力量=期望概率×目标效价 M=E ×V 即:初始动机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实现的可能性;目标的价值

动机: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效价与期望值的不同组合决定不同的激励强度:如E高V低

感情调整:E和V是主观判断,实现目标过程中会因人、时、地而异。新的组合导致的新的激励水平如果比初始激

励水平高,称之为感情增长,反之称感情挫折。所以激励不是一劳永逸的。 期望强化:员工下一阶段的情绪指数=实现值/期望值

2、从心理学角度看:职工在某事的过程中的激励水平与三个问题有关:(参P295图) 个人努力与个人绩效的关系:这件事我能做吗? 个人绩效与报酬的关系:有了绩效我能得到什么? 报酬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我重视这个报酬吗?

即员工首先考虑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假设完成工作的话,又以该工作结果(绩效)作为获取报酬的工具和媒介,

一旦获得报酬,又会对其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3、核心:外部激励 (二)应用:(参P295)

管理者应当重视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设置激励目标时应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

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别、希望的行为和不希望的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别。

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期望概率过大有挫折感,过小没有激励力量。同时可与效价结合使用。 三、波特的综合激励理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P296) 四、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案例:会计员)

(一) 基本观点: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也关心相对量。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其今后工作

的积极性。激发动机的过程也是人与人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比较对象的选择:所得与投入之比。现状与历史、自己与他人相比。 (三)应对不公平的办法: 自我安慰

改变比较或参照对象

采取行为改变比较对象的所得与投入之比。 采取行为改变自己的所得与投入之比。 摆脱目前的分配关系。

(四)条件公平与程序公平

条件公平:从分配和组织的其他报酬体系中寻求平衡。对满意感影响大。

程序公平:寻求确定报酬分配的程序的公平性。影响员工对组织承诺、对上司的信任和流动意图。 (五)应用(启示):

第 29 页 (共 47 页)

要求公平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工作动机受绝对报酬的影响,但更受相对报酬的影响。 管理者应研究产生不公平感的主要因素。 五、爱德温·洛克的目标制定理论

(一)基本观点:明确的目标比模糊的目标更能提高绩效;已经接受的困难目标比容易的目标的绩效高;反馈比

不反馈带来的绩效高。即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和很强的工作意愿结合能带来高绩效。 (二)影响目标与绩效关系的因素:

参与:提高了目标本身作为工作努力方向的可接受性。 目标承诺:是否承诺完成目标直接影响目标与绩效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胜任工作的信心。决定了努力或放弃的可能性。

民族文化:假定下属有相当的独立性,上下级都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都认为绩效很重要。 六、归因论

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P304)

强化理论: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外部的强化可以塑造行为。

基本观点:行为由外部环境引起,因而不必关心人们的内部认知活动,只须运用外部强化物, 在行为结果之后紧

跟一个反应,就可以影响/控制行为被重复的概率。 应用:

塑造行为:通过系统地强化每一个连续步骤而使个体越来越趋近理想的反应。 强化方式:

积极强化/正强化:反应伴随愉快事件,鼓励希望的行为

消极强化/负强化:反应伴随中止或逃离不愉快事件,中断不希望的行为

忽视:消除任何能够维持(不希望的)行为的强化物,降低该行为的发生概率

惩罚:为减少不良行为而导致的不愉快情景,避免错误结果再次发生。短期影响大。 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包括比率强化和间歇强化)

固定强化(包括固定时距和固定比率)和可变强化(包括可变时距和可变比率) 强化程序与行为:

连续强化容易导致过早的满足感,一旦强化消失,行为迅速衰减,适用于对新生、不稳定或低频率事物的反应。 间断强化适用于稳定的或高频的反应。

可变程序倾向于比固定程序导致更高的绩效水平

二、社会学习理论(P308)

(一)学习: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包含变化 变化应相对持久

行为变化是学习的标志

学习的经验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

(二)社会学习: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自身经验进行学习 。 榜样对个体的影响包括四个过程: 注意 保持 复制

强化:积极的诱因或奖励 (三)社会学习理论应用: 使用抽签法降低缺勤率 重新审视病假工资制度

第 30 页 (共 47 页)

在员工训导中赏罚并重 开发培训计划 建立导师负责制 强化自我管理

第五节 激励实践

一、提高组织认同感、群体凝聚力 员工统一制服 组织行为修正 正强化 规避性学习 忽视 惩罚

汉默尔的行为修正6步骤 不同个体给予不同奖励

注意不做反应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让人清楚如何做才会得到奖励 告诉下属错在哪里 不要当众惩罚 公正

二、工作设计和工作满意

(一)工作设计:决定什么样的任务和责任应由何种员工完成。 方法:

机械式:重复性工作。

激励式:技巧多样、身份明确、工作有意义、自治程度高、有反馈。(P317) 工作扩大化:合并横向工作,扩大工作范围,提高工作的多样性。 工作丰富化:合并纵向工作,扩大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深度。 如何使工作丰富化更有成效: 了解不同人的需求 说明对员工的益处 鼓励参与 关心员工

工作轮换:内部定期调换岗位,以发展多方面的技巧。

工作延伸:从事更多种类或更多事务的工作,包括纵向和横向,提高满意度。 (二)工作满意 影响因素: 绩效高低 员工年龄 人际关系 管理风格 工作内容

薪酬和工作条件 工作地位 内部沟通

工作满意与生产率:没有必然相关

缺勤:与工作性质、员工个性、激励制度有关

第七章 决策

第 31 页 (共 47 页)

第一节 决策过程 一、决策的概念和特征

决策: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某种行动方案(名词),或为实现某种目标而拟订、选择满意行动方案的过程(动

词)。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遵循决策的原理和原则,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若干个可行方案种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二、决策的类型(参P326) (一)按作用范围分:

战略决策:全局性、长期性决策

战术决策: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局部性的具体决策。

业务决策:日常管理决策,关系到生产经营效率和工作效率。灵活性强。 (二)按决策层次分:

高层决策:解决全局及与外界环境相关的重大问题 中层决策:安排组织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 基层决策:解决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按决策重复程度分

1、程序化决策:根据传统的、现成的规章或既定的章程就可以做出的决策。涉及例行的、重复进行的工作。虽

然已有过去方法可遵循,但仍然需要注意例外情况。

2、非程序化决策:对非例行性的、较复杂的问题进行的决策。无章可循,需要创造精神,是识别管理者、特别

是上层管理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四)按面临环境的可靠程度分:(参P328)

1、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条件都是已知的、问题的各种未来的自然状态非常明确、各种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

果,可以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对未来的情况虽然无法作出肯定的判断,但在已知事件发生概率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各种

方案都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概率已知,但执行结果不能完全肯定,有一定风险。

3、不确定型决策:存在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且各种方案的结果又是未知的,只能靠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而

作出的决策。自然状态已知、概率未知、执行后果不定。 决策类型 确定型 风险型 不确定型 自然状态 已知 已知 未知 方案发生概率 100% 0-100% 未知 结果确定性 确定 不完全肯定 不确定 三、决策过程(P330)

(一)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寻找问题的最佳时机: 情况反常 绩效偏离计划 有人提出更高要求

竞争者的行为给管理者提出新课题

根据成本—效益观点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二)查证原因:收集信息,将现状与标准进行比较,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 (三)确定决策目标

一旦明确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则必须确定对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的标准——目标。即确定什么因素与决

策有关。如购车的决策标准可能是价格、型号、体积、制造商、备选装置等。选择上哪所学校的标准则可能包括:学校层次(录取批次)、名声、设备、环境、学科、学费、地理位置等。 确定决策目标时要注意: 目标要建立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 目标要数量化

明确目标的约束条件:实现目标的前提

第 32 页 (共 47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