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普通逻辑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逆水行舟不是进就是退。不相容选言判断。

9、液体沸腾的原因是湿度增高,或者是压力下降。相容选言判断。 10、他们来过或者你们去过。相容选言判断。 二、写出下列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

1、只有懂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懂得事物的发展。p←q

2、如果看不到事物的否定方面,就不能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方向。p→q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p←q

4、如果材料残缺不全,那就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p→q 5、会工作的人,才会休息。p←q

6、不尊重知识,就不能顺利进行建设。p←q 7、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变成物质力量。p→q 8、哪里有他,哪里就有歌声。p→q

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p←q 10、除非他真心悔改,才能行到群众的谅解。p←q 三、写出与下列负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判断:

1、并非只有贪污才是犯大错误。不贪污但犯大错误。

2、并非只要认识字母,就能学好外语。认识字母但不能学好外语。 3、并非凡有成就者都天生聪明。有些有成就者不是天生聪明的。 4、并非有些圆是方。所有的圆不是方。

5、并非兼听不明或仿信不暗。兼听明并且偏信暗。

6、并非当且仅当某年风调雨顺,这一年才获丰收。某年风调雨顺但这一年未获丰收,或者某年不风调雨顺但这下年获丰收。

7、并非此包裹要么寄往郑州,要么寄往广州。此包裹寄往郑州并且寄往广州,或者此包裹不寄往郑州并且不寄往广州。

8、并非他聪明又能干。他不聪明或者不能干。

9、并非孩子每天吃巧克力,才长得好。孩子不每天吃巧克力但长得好。 10、并非凡人均去过西藏。有人未去过西藏。 四、确定下列判断的真值:****** 1、﹁p→﹁q

2、(p→q)∧(﹁p←﹁q) 3、(p∨q)∧(﹁p→﹁q) 4、(p→q)∧(﹁p∨q)

5、﹁〔(p→q)∨(p←q)〕

五、在下列语句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模态词:

1、随着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事物迟早必然为我们所认识。

2、一种哲学具有唯心主义或辩证法的特点,这是可能的 六、根据模态方阵填空:

1、已知□p真,可知□﹁p—假,◇p—真,◇﹁p—假;

2、已知□p假,可知□﹁p—,◇p—,◇﹁p—;真假不定,真假不定,真 3、已知□﹁p真,可知□p—,◇p—,◇﹁p—;假,假,真

4、已知□﹁p假,可知□p—,◇p—,◇﹁p—;真假不定,真,真假不定 5、已知◇p真,可知□p—,□﹁p—,◇﹁p—;真假不定,假,真假不定 6、已知◇p假,可知□p—假,□﹁p—真,◇﹁p—真;

7、已知◇﹁p真,可知□p—,□﹁p—,◇p—;假,真假不定,真假不定 8、已知◇﹁p假,可知□p—,□﹁p—,◇p—。真,假,真 第五章

一、下列各题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1、“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这段话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因为它是从不同方面议论。所谓文章无体“,是从”定体“(即一定的格式)方面说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可以作出不同的断定。 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某同志是群众,因而某同志是英雄。这段论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群众”这个语词使用了两次,但含义不同,前者指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而后者指某同志是党外的群众。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作一个概念来使用,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3、凡是你没有失掉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失掉角,所以你有角。这个议论诡辩,它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因为,这里的“失掉”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前一个“失掉”是指原来就有而没有失掉的东西;后一个失掉“是指失掉根本没有的东西。

4、下雨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这句话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是从不同方面对“下雨”作出的断定。

5、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力量,它能使任何物体运动;同时世界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物体,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这段议论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既然存在着一种能使任何物体运动的力量,那就不可能同时存在着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的物体。

6、这个山洞从来就没有人敢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这段议论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因为既然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就不会是有人进去而没有出来过。 7、电站外高挂一块千示片,上面用红笔大书:“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告示牌上的话包含逻辑矛盾。既然是500伏电压一外即死,就不可能再对触电而死的人进行法办;如果能以之进行法办,那么就不会一触即死。

8、甲乙两人下象棋,局终,有人问甲是赢了吗。甲回答说:“没有赢”;又问:怎么你是输了。甲说“我也没有输”。因为下名象棋有三种结局,即:或是赢,或是输,或是和棋。加此答以没赢没输,是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的。

9、大家争论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甲回答说:“先有蛋,因为鸡是蛋生的,没有蛋哪能有鸡。” 乙说:“先有鸡,因为蛋是鸡生的。假如先有蛋,那么蛋是怎么生下来的呢?”丙说:“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丙的说法违反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先有鸡”和“先有蛋”(即“不是先有鸡”)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加以否定。

10、19世纪70年化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杰芬斯(1835-1882)提出“太阳黑点论。”他把经济周期性危机说成是由于太阳周性出现黑点所造成的。他认为,太阳黑点周期性的出现,会使气候发生变化,影响谷物收成,从而引起整个经济混乱。杰芬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说成是由于太阳周期性出现黑点所造成,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的,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太阳周期性出现黑点是很早就有的自然现象,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才有的社会现

象,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二、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下列各题中的议论在何处? 1、老师:从甲地到乙地是5公里,从乙地到甲地是多少公里。 学生:不知道。

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从乙地到甲地不也是5公里吗?

学生:老师错了。儿童节到国庆节是4个月,国庆节到儿童节也是4个月吗?

这段议论中包含有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老师说的是甲乙两地的距离,是窨概念;学生答的是儿童节和国庆节两个节日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时间概念,两者讨论的不是同一个内容,学生显然是转移了论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2、甲:“照你说来,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乙:“没有,根本没有!” 甲:“你就是这样砍吗?” 乙:“对!”

乙的回答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3、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

乙的回答既否定“没有完成任务”,又否定“完成了任务”,因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

4、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 乙:“谁说我不去?” 甲:“你去,请登记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 甲“那么,你不去呀!”

乙:“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甲:……

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不去”和“去”,因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 三、运用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我明年一定能考上大学。 乙:你这话不对。

甲:你认为我明年不可能考上大学? 乙:你这话也不对。

甲:你的话是不合逻辑的。 乙:你的话才不合逻辑呢!

试问:甲乙二人究竟谁的话不合逻辑?

甲的话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必然考上大学”就是说“必然(一定)考上大学”是假的。根据模态方阵,如果“必然考上大学”假,则“可能考上大学”真假不定,而不能确定“可能考上大学”必假,即不能推断“不可能考上大学”。这说明,甲的话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的要求,犯了“推不出”的错误。

2、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之后,惊奇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请问:这个处轻人为什么会

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

这个青年人提出的“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的想法,包含有逻辑矛盾。因为他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有的物品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因为万能溶液作为一种溶液总要有器皿能够放置)。这二者是不可能同真的。因此,当爱迪生正确地指出上面的逻辑矛盾之后,这个青年人当然也就只能“哑口无言”了。

第六章 演绎推理(一)

一、对下列判断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

1、有些花不是红的。有些花不是红的,→有些花是不红的。SOP→SIP

2、所有的困难都不是不能克服的。所有的困难都不是不能克服的,→所有的困难都是能克服的。SEP→SAP

3、有些战争是非正义的。有些战争是非正义的,→有些战争不是正义的。SIP→SOP。 4、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有内部结构的。所有基本粒子都是有内部结构的,→所有基本粒子都不是没有内部结构的。SAP→SEP。

二、下列判断能否换位,如能,给以换位,并写出形式:

1、任何个人主义者都不是共产主义者。任何个人主义者都不是共产主义者,→任何共产主义者都不是个人主义者。SEP→PEC

2、有些鱼类是卵生动物。有些鱼类是卵生动物,→有些卵生动物是鱼类。SIP→PIS 3、有些作品不是浪漫主义作品。不能抵达位,因为是0判断。

4、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有些炎黄子孙是中国人。SAP→PIS

三、运用判断变形的直接揄,从下列前提能否推出相应的结论?为什么?****** 1、前提: APS 结论:SOP

答:能,推理形式是:SAP→SEP→PES→PAS→SIP→SOP 2、前提:SEP 结论:SOP

答:能。推理开式是:SEP→PES→PAS→SIP→SOP 3、前提:SIP 结论:POS 答:不能。因为:

4、前提: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机物, 结论:有些无机物不是生物。

答:令S表示“生物”,P表示“有机物”,则P表示“无机物”。前提:SAP,结论:POS。能推出结论,推理形式是:SAP→SEP→PES→PAS→SIP→PIS→POS 5、前提:所有的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结论:所有非侵略战争都是正义的。

答:令S表示“侵略战争”,P表示“正义的”,则P表示“非正义的”。前提:SAP,结论:SAP。不能推出结论。因为:

6、前提:有些工艺品不是不出售的, 结论:有些出售的不是非工艺品。

答:令S表示“工艺品”,P表示“出售”,前提:SOP,结论:POS。能推出结论,推理形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