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二模块 语文 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67分,第Ⅱ卷83分,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高.考资.源网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及民族融合或冲突的重要因素。在国际上,国家间的文化冲突相对于军事冲突在上升,军事冲突也往往与文化冲突相联系;在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在上升,物质需求也往往带有文化需求的成分。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能力和命运。

因此,发展先进文化,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那么,什么是文化呢?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解决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

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的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据。

1.下面有关“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人们对理想、信念、态度等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B.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造成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甚至所有文化的不同。 C.价值观指导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取向,必须体现在人对文化的再创造上。 D.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础,所以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文化的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人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融合促进的。 B.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C.人的活动及其结果,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的教化、熏陶作用。 D.所有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应遵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努力促进文化发展。 3.下列理解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活动之间是主次关系,因为价值观是人活动的指南。 B.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必须摒除个性文化,使文化走向大众化。 C.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一个个体的活动方式,体现在群体的价值观上,与文化的关系不太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

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擢为明威将军 擢:提拔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卒官,时年九十二 卒:结束 .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左军行参军时,因父亲担忧而辞去职务。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5分)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8.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9.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大 师 的 由 来 〔法〕莫洛亚

画家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只管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你已有家室之累,老兄,一个老婆加三个孩子,他们每人每天要三千卡路里热量。而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