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42、210。

(方法二)设该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为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则:

E为B、C的中点,E(0,1)

又E(0,1)为A、D的中点,所以D(1,4)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C=42、AD=210; (2)由题设知:OC=(-2,-1),AB?tOC?(3?2t,5?t)。 由(AB?tOC)·OC=0,得:(3?2t,5?t)?(?2,?1)?0, 从而5t??11,所以t??211。 511 或者:AB·OC ?tOC,AB?(3,5),t?AB?OC??5|OC|2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空

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4分。

(1)证明:因为PD⊥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BC。

由∠BCD=900,得CD⊥BC, 又PD

DC=D,PD、DC?平面PCD,

所以BC⊥平面PCD。

因为PC?平面PCD,故PC⊥BC。

(2)(方法一)分别取AB、PC的中点E、F,连DE、DF,则: 易证DE∥CB,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 又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CD于PC, 因为PD=DC,PF=FC,所以DF⊥PC,所以DF⊥平面PBC于F。 易知DF=2,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2(方法二)体积法:连结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 因为AB∥DC,∠BCD=900,所以∠ABC=900。 从而AB=2,BC=1,得?ABC的面积S?ABC?1。 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V?11S?ABC?PD?。 33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 又PD=DC=1,所以PC?PD2?DC2?2。

2。 2由PC⊥BC,BC=1,得?PBC的面积S?PBC?由VA?PBC?VP?ABC,S131,得h?2, ?h?V?PBC3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17、(本小题满分14分)

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的高度h=4m,仰角∠ABE=?,∠ADE=?。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的值,tan?=1.24,tan?=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认为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与?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若电视塔的实际高度为125m,试问d为多少时,?-?最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的知识、两角差的正切及不等式的应用。 (1)HHhH?tan??AD?,同理:AB?,BD?。 ADtan?tan?tan?HHhhtan?4?1.24????124。,解得:H? tan?tan?tan?tan??tan?1.24?1.20 AD—AB=DB,故得

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是124m。 (2)由题设知d?AB,得tan??HHhH?h,tan????, dADDBdHH?h?tan??tan?hdhd tan(???)??d?2?HH?hH(H?h)1?tan??tan?1??d?H(H?h)d?dddH(H?h)(当且仅当d?H(H?h)?125?121?555时,取等号) d??2H(H?h),d故当d?555时,tan(???)最大。 因为0??????2,则0??????2,所以当d?555时,?-?最大。

故所求的d是555m。

18、(本小题满分16分)

x2y2??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95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1)设动点P满足PF?PB?4,求点P的轨迹; (2)设x1?2,x2?221,求点T的坐标; 3(3)设t?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求简单曲线的方程,考查方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满分16分。

(1)设点P(x,y),则:F(2,0)、B(3,0)、A(-3,0)。

22由PF?PB?4,得(x?2)?y?[(x?3)?y]?4, 化简得x?22229。 2故所求点P的轨迹为直线x?(2)将x1?2,x2?9。 215120分别代入椭圆方程,以及y1?0,y2?0得:M(2,)、N(,?) 33391y?0x?3直线MTA方程为:,即y?x?1, ?53?02?33直线NTB 方程为:

55y?0x?3,即y?x?。 ?20162??0?393?x?7?联立方程组,解得:?10,

y??3?所以点T的坐标为(7,10)。 3(3)点T的坐标为(9,m)

y?0x?3m,即y??(x?3),

m?09?312y?0x?3m直线NTB 方程为:,即y?(x?3)。 ?m?09?36直线MTA方程为:

x2y2??1联立方程组,同时考虑到x1??3,x2?3, 分别与椭圆953(80?m2)40m3(m2?20)20m,)N(,?)。 解得:M(、222280?m80?m20?m20?m20m3(m2?20)y?x?2220?m20?m?(方法一)当x1?x2时,直线MN方程为: 2240m20m3(80?m)3(m?20)??22280?m20?m80?m20?m2 令y?0,解得:x?1。此时必过点D(1,0);

当x1?x2时,直线MN方程为:x?1,与x轴交点为D(1,0)。 所以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D(1,0)。

240?3m23m2?60?(方法二)若x1?x2,则由及m?0,得m?210, 2280?m20?m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1,过点D(1,0)。

若x1?x2,则m?210,直线MD的斜率kMD40m210m80?m, ??240?3m240?m2?1280?m直线ND的斜率kND?20m?m2?10m,得k?k,所以直线MN过D点。 ?20MDND3m2?6040?m2?120?m2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点(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