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节 多媒体信息加工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5章 第1节 多媒体信息加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五章 多媒体信息加工

第1节 走进多媒体世界

一、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零”为起点。在初中阶段,他们也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设计:

针对学生“零”起点的情况,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多媒体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并从图像和动画这两个大方向出发,简单地介绍了图像的类型和辨别方法;简单地分析了图像所表达的信息;播放了几个奥运动画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动画有个感性的认识(以后较深入的内容可留待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时再讨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多媒体世界,感受多媒体的特殊魅力所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领域:

(1)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并对其组成元素有一定的理解;

(2)理解两种图像类型的概念,并能对其进行区别;能对给出的图像进行辨别; (3)了解图像表达信息的独特之处,并能对给出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思考; (4)感受动画的闪动魅力,并能对动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操作领域:

(1)对给出的多媒体信息,能提炼其中所包含的元素; (2)辨别图像的类型及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 3、情感领域:

(1)培养学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对奥运会会徽和亚运会会徽的分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修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媒体概念的建立;矢量图像的理解;如何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 难点: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图像所蕴涵的信息; 五、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

通过大屏幕,直接播放一个多媒体演示系统。 [教师活动]

问:现在我播放的是一个多媒体演示系统,大家认真看大屏幕,充分发挥你们的观察能力,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边说边操作演示系统) [学生活动]

观察大屏幕所播放的演示系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答:声音、图像、文字、动画。 [教师活动]

针对刚才学生回答的结果做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演示系统分析各个元素的存在并做进一步的补充。从而,引出多媒体的概念。 2、新课内容

[概念一]什么是多媒体?

将视频、声音、图形、图像、文字、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实现

一定的功能,就称之为多媒体。 [教师活动]

结合多媒体演示系统,分析多媒体的概念极其所包含的元素。针对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强调必修课主要是学习图像和动画方面的知识。至于更深入的问题,到选修课再讨论。首先我们来学习图像方面的知识。

问:看大屏幕,首先给大家看两幅图像(如上图)。现在,我要把它们先后进行放大,大家仔细观察,在放大的过程中,图像会发生什么改变?两幅图像改变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

随着老师慢慢放大图像,思考提出的问题。

答:图(1)在放大的过程中,有锯齿形出现,而图(2)在放大的过程中,没有有锯齿形出现。 [教师活动]

根据上面所进行的活动,从而提出图像的类型:点阵图像和向量图像。并再次结合先前的图像进一步分析两类图像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二]什么是点阵图像?

是由许多不同色彩的点组成的图像。 [概念三]什么是向量图像?

也称作为矢量图像,它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由于高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学数学向量的概念,故此处在直角坐标系中简单地引入了向量的表示) [课堂思考]对下面给出的两幅图像,辨别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图像?

(说明:随着老师慢慢放大图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活动]

问:我们知道,人类可以用语言来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交流方式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像(如下图)。

[任务驱动一]解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鼓励学生自高奋勇回答问题,只有3次机会。) [教师活动]

点评刚才三位同学所做出的解析,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针对北京奥运会会徽,做出总体解析(可以借助网络)。通过过程分析,可以得出图像的独特魅力所在: (1)信息丰富,形象直观。

(2)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人们思想交流。

(插曲:在此可以说说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堂思考]解析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教师活动]

上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图像方面的一些知识,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会讲一些图像加工方面的知识。那剩下的时间,我们就来欣赏几个动画,轻松轻松。(观看大屏幕) [动画欣赏]

(1) 奥运宣传篇——新北京·新奥运.

(2) 真心英雄(MTV)——献给中国足球队的歌 (说明: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教师对动画进行要点点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