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班级管理

1.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成员互不认识,只是按照课表进入教室参与共同活动) 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彼此开始熟悉,产生一定的人际关系,形成小团体) 成熟期的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坚强的核心) 2. 班级管理的功能: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根本)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3. 班级管理的模式:

常规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平行管理(对集体的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影响集体) 民主管理(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 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转化小组、个人目标,使其融为一体) 4. 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其中班级组织机构分为班委会制度、值周班长制、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班级学生会议制度;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 5.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6. 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责任意识和移情能力;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7.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常规工作:了解学生(学生个体和群体)

(中心环节)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发展目标、核心队伍、正常秩序、教育活动) 建立学生档案(集体、个人) 班会活动(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

操行评定(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工作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工作

(关心爱护,尊重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力;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教育措施。 8. 班级活动类型

日常性班级活动:校队会、班级晨会、执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 阶段性班级活动:工作型活动、竞赛型活动。

9. 课外活动的特点: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活动方法的实践性;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

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集会、比赛、公益活动、墙报等)

10. 班队会活动的类型: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例会、班队劳动、少先队活动、

班队文艺活动、体育、科技游戏活动

11. 班队活动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最基本):要求在组织开展班队活动时,要以对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有积极影响

和有力的促进为目的。

针对性原则:要针对班队组织与建设的实际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所处的地

域环境和条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自主性原则:要充分调动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样性原则: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多样化。

计划性原则:指导者要对每个学期、每个学年的班队活动做通盘考虑和总体规划,精心设计

每次活动,以保证活动效能的充分发挥。

生活化原则:要扎根生活、深入实际,使活动符合客观现实发展的真实情况,让学生在真实

的活动中体味生活、感悟人生,以达到对学生自然而然的教育。

12. 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客观性原则: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

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有效性原则:指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 可接受原则: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

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

冷处理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待把

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第四、五、六章 学科知识

1.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情感态度四方面甲乙阐述。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学生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 诗歌教学中要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知诗歌意蕴,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4.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 《算经十书》是隋唐时代国子监算学科的教科书。 6. 小学课程应该有普及型、基础性、发展性。 7.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科学化迈进。 8. 综合课程的基本类型 学科本位:相关课程(两种或以上学科既在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如文理)

融合课程(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如综合社会科、生物等) 广域课程(能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社会本位:以源于社会生活的问题为课程整合的核心,使学习者适应或改进当代社会生活。 儿童本位(卢梭):以儿童当下的直接经验、儿童的需要和动机、儿童的兴趣和发展为课程

的核心,其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经验生长和人格发展。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等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11.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第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制定领域。

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则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应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过程。

1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3.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4.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间接经验。 15. 我国小学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力量性原则(可接受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道而弗牵,强和弗抑,开而弗达 君子之教,喻也(启发) 学不躐等(超过)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同“逊”,顺序) 不陵节而施谓之孙 学然后知不足… 禁与未发谓之豫(预防) 当其可谓之时 相关而善谓之摩(切磋) 时教必有整夜,退息必有居学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弱见之 教学相长 预防性 及时施教 学习观摩 主要课内外相结合 直观性 循序渐进 启发性 16.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

练习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法、以感情陶冶为主的教学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法 17. 检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信度(稳定性)、效度(正确性)、难度、区分度

18.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古代常用)优点:因材施教 缺点:数量有限,不利于普及型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集体作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限制;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强调统一,难以照顾个别差异;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性有限。 19. 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借助语言、问题、多媒体创设;运用游戏、故事创设 20.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本身兴趣)与外部动机(外部诱因)

高尚动机(利他主义)与低级动机(利己、自我中心) 远景性动机(踏入社会)与近景性动机(通过考试) 直接动机(直接兴趣)与间接动机(社会意义) 21. 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普洛夫、斯金纳)通过外在诱因维持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内部、外部;稳定、非稳定;可控、不可控 自我效能(班杜拉)

22.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组成部分;

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设置榜样;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23.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24.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利用随意记忆和

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画线、圈点批注)

精细加工策略(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 记忆术、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整合所有新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

识结构,列提纲、利用图形、表格等)

25. 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

26.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反思集中地体现在观察与分析阶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