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入门到精通 - PID自动调节纵横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由入门到精通 - PID自动调节纵横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以消除静差;副调的比例强,积分弱,以消除干扰。不绝对。

2-11 趋势读定法整定口诀

我发现大家都对口诀很钟情。为了让大家用起来熟练,我也弄个口诀:

自动调节并不难,复杂系统化简单。

整定要练硬功夫,图形特征看熟练。

趋势读定三要素:设定被调和输出。

三个曲线放一起,然后曲线能判读。

积分微分先去掉,死区暂时也不要。

比例曲线最简单,被调、输出一般般。

顶点谷底同时刻,升降同时同拐点。

波动周期都一样,静态偏差没法办。

比例从弱渐调强,阶跃响应记时间。

时间放大十来倍,调节周期约在内。

然后比例再加强,没有周期才算对。

静差消除靠积分,能消静差就算稳。

不管被调升或降,输出只管偏差存。

输入偏差等于零,输出才会不积分。

积分不可加太强,干扰调节成扰因。

被调拐点零点间,输出拐点仔细辨,

积分拐点再靠前,既消静差又不乱。

(积分拐点——第2-9节整定积分时间里面讲过,被调量回调的拐点,与被调量回调到设定值的点,两个点的时刻相减,乘以三分之一,这一点叫做积分拐点。)

微分分辨最容易,输入偏差多注意。

偏差不动微分死,偏差一动就积极。

跳动之后自动回,微分时间管回归。

系统若有大延迟,微分超前最适宜。

风压水位易波动,微分作用要丢弃。

比例积分和微分,曲线判读特征真。

如果不会看曲线,多看杖策行吟文

综合比较灵活用,盛极而衰来扼杀因

2-12 其它先进自动控制方式

在PID调节诞生后,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PID调节迅速普及。但是,现实总是复杂的。它不像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一样,一旦发布,就会看到手边所有的物质都遵循这个规律——除非你用显微镜才可得到的微观世界,和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楚的宏观星际。牛顿只是发现了他们活动的普遍规律。自动控制可不是这么简单,工程应用中,总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不敢说,在电厂什么系统我都能快速解决。我只可以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总结出规律,然后想办法克服。

为了适应各种复杂情况,自动调节的先驱们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探索。

1985年,1月,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第一节智能控制学术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智能控制的原理和系统结构。一般来说,这个会议,标志着现代控

制理论的形成。

会议至今将近25年了,某些理论还在探索发展阶段,有的理论已经应用。

自从维纳创立控制论以后,自动调节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而所谓的经典和现代的划分也不是完全不变的。现在所普遍应用的自动调节,已经在你不知道的时候的地方,加入了一些现代控制的理念和方法。有些现代控制理论已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比如最初,串级调节系统都算是“先进控制法”咧。现在应用得很稀松了,也就取消了他的“先进”称号。

还有前馈,这些都不说了。同志们都在前进,这都算是普通带平常了。

还有如在PID的输入进行平方运算、smith预估算法等等,方法很多,没用过,不敢置评。

以上这些都是在PID控制法下面的改进,不算是有全新的控制思想。下面介绍全新的控制思想:

先进控制思想

科学发展现在这个水平,有许多方法或者产品,我们明明白白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比如计算机、手机,比如自动调节系统。自动调节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感受不到他发展的速度。因为我们身在其中啊。有些所谓先进的控制思想,早就应用到我们生产实践中了。

比如说吧,离散控制。名字听着似乎很时髦很先进。它的本质就是让调节器的输出不是一个固定的量。偏差变化了,调节器该怎么调节?调节器的最直接的输出不是直接发出一个开度的量,而是发出一个在上一时刻的开度下改变多少的量。

打个比方:水位测量范围是50~150mm,比例带为100,第一个周期检测到水位是100mm,此时排水阀假设开度为50%。第二个检测周期内,调节器检测到当水位升高到101mm,此时调节器的输出为:

T(out)= 50+(101-100) 1/δ

投自动之前,调节器输出始终跟踪阀门开度。自打投自动的那一刻起,那一刻的阀门开度被记录,以后下一时刻运算的值,在被记录的值上累加,以后每一时刻都是累加上一时刻的值。

应该说,现在所有的DCS都采用了这个方法。

下面要认真介绍几个先进控制思想:

一、 神经网络控制

这个系统表述起来比较麻烦。也有人叫它神经元控制。

他的成长也经历过波折。

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提出了形式神经元的数学模型,后来不断补充完善。1969年他遭受了一个打击:两个数学家从数学上证明它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说是无解的。一下子弄得研究人员灰头土脑的,都没精神了。研究停顿下来。1982年有人用“能量函数”的概念拯救了神经网络控制。一直到现在,该思想方法不断取得进展。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有人说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工具,这句话真不假。各种先进控制法从诞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的影子。可咱们所讲的经典控制PID控制法,似乎与数学无关吧?不是的,息息相关。经典控制法其实完全离不开数学模型,本文前面之所以没有很多数学的影子,是因为咱们是在别人建立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应用。包括下一章所要讨论的电厂各个实际自动调节系统,都离不开当初数学模型的建立或者指导。还有些情况下,我们能够给控制策略进行修改添加,能否成功,数学上都能够找到依据。

总的来说,神经网络控制是模拟生物感知控制。它将每个信号进行加权运算和小信号切除后,进行层运算,最终多路输出。并行计算、分步信息储存、容错能力强是它突出的优点。

这东西在工程控制上的应用,有多大好处不好说,咱没有具体实践过。为了克服它的缺点,后来又产生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简言之,杂交优势在工程上也是比较明显的。

二、 模糊控制

在前面咱们提到过,骑自行车是模糊控制。什么叫做模糊控制呢?

PID调节是精确调节,它清楚地知道调节的目标(设定值),和下达命令的大小(执行机构开度)。对于有些系统来说是很必要的。比如火电厂主汽温度调节,我们需要尽可能高的温度,以提高蒸汽的做功能力,增加热效率;同时又不让蒸汽温度过高,蒸汽温度过高管道就会变软,耐压就会降低,专业名词叫做产生“高温蠕变”。为了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咱们可以精确的给蒸汽温度一个设定值,尽力让温度保持在这个设定值周围。如果自动调节不好用,温度波动大,设定值就要降低,防止温度过高;如果自动调节效果好,设定值可以适当提高。所以,此类系统的设定值可以精确些。

而有的系统不是这样的。比如水位控制,高一点低一点都无所谓,误差几十毫米对系统影响不大。可是对于传统的PID控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设定值,超出设定值的波动都要进行调节。这样就产生了调节浪费。还有的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缓慢调节,超出一定范围的时候需要急剧调节,这些问题,传统的PID调节有它不太擅长的地方。模糊控制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的。

模糊控制诞生于1965年。创始人是美国的扎德教授(L.A.Zadeh)。老外把模糊控制叫做Fuzzy,最初咱们国家翻译的时候,根据音译也有人叫“乏晰控制”——缺乏明晰的控制。

咱上高中时候学的集合论为模糊控制奠定了基础。一听集合论大家就应该明白一些东西,模糊控制就是人为地把采集到的清晰的数据模糊集合化,把控制目标模糊集合化,最终再把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