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福建省宁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1.春秋战国之际,姬姓封国晋国逐渐被异姓的韩、起魏三家新兴的大夫劳力所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三家为诸候,晋国灭亡“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A. 异姓诸侯日益坐大 B. 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 C. 大夫势力左右政权 D. 周王室权威得以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三家为诸候”说明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力度减弱,说明宗法制趋向瓦解,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逐渐瓦解,AC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点睛】“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三家为诸候”是解题的关键。

2.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这反映出当时 A. 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 B. 儒学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 C. 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 D. 佛教地位凌驾于儒学之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联系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道统说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体现了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的宗教化,故A项排除;从汉武帝开始,儒学就一直占据正统地位,故BD项错误。

3.宋代,诏书一般表达的是政府的意见,原则上均由宰相的属官中书舍人起草,皇帝只是依例批准而已,且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这表明,在宋代 A. 宰相获得了法定的行政权 B. 政府的权力侵蚀了皇权

- 1 -

C. 宰相拥有的权力趋于集中 D. 皇权受到制度性的制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只是依例批准而已,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可知,宋代皇权受到一定的制度约束,故D项正确;材料旨在体现宰相对政令的副署权,而非行政事务处理权,故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政府权力对皇权的侵犯,故B项排除;北宋相权被分割,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 【点睛】“皇帝只是依例批准而已,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可成为正式的政令”是关键信息。 4.太湖平原在宋化建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出现此变化主要由于明清时期该地 A.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B. 经济重心地位的削弱 C. 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 D. 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棉、丝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棉、桑的推广种植,粮食生产退居次要地位,由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这体现了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苏湖地区,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也不会影响成为粮食输入地,“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是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5.下图是1871年由总理衙门指定颁行的阿拉伯数字为中介的汉字电码本,它解决了不同于字母文字的汉字收发电报问题;1897年后,地方各省督抚在此基础上编纂了独立的私人电码本。这一变化反映出

- 2 -

A. 地方督抚热衷于接受新生事物 B. 汉字数字化变革获得普遍认可 C. 国人自办电报通讯事业正在起步 D. 晚清中央集权遭到一定程度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地方各省督抚在此基础上编纂了独立的私人电码本”中可以看出地方督抚制定了自己的私人电码本,这就抵制了中央的统一的电码本,体现了当时地方权力的扩大,说明到晚清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晚清地方权力的扩大,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汉字数字化,故B项排除;材料没涉及到自办电报的发展,故C项排除。 【点睛】关键在于“地方各省督抚在此基础上编纂了独立的私人电码本”。

6.1943年,中共淮北区党委指示:各乡应立即以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真正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在当时,这一批示的执行有助于

A. 促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 C. 推动乡村商业资本的流通 D. 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各乡应立即以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真正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说明,材料中的政策让农民掌握合作社的主动权,来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故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故A项排除;C项与“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敌人的封锁,故D项排除。

7.在印度支那问题上,中国主张“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用和平竞赛的办法来证明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互不干涉内政”。该主张的实施将推动 A. 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 B. 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C. 不结盟运动最终形成 D. 朝鲜停战协定的达成

- 3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的“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用和平竞赛的办法来证明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互不干涉内政”促进了会议的顺利进行,故A项正确;B项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中“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不符,故排除;C项是1961形成,与印度支那问题无关,故排除;朝鲜停战协定的达成是1953年,而材料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故与题意不符,D项排除。

【点睛】“印度支那问题”“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是关键信息。

8.据学者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如表所示。 中国与上合组织参加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情况表(部分) 签约国 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土耳其 俄罗斯

由此可知,该货币互换协议 A. 维护了中亚地区的经济安全 B. 实现了上合组织货币一体化 C. 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公平化 D. 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中可知,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俄罗斯均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表明该货币互换协议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亚地区的经济安全,故A项排除;上海合作组织没有实现货币一体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故C项排除。 9.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组建的一般程序为:首先由九名执政官和一名司法书记员抽签产生有个公民法庭分别

- 4 -

签署日期 2009年 2011年 2012年 2014年 金额 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卢布 70亿元人民币/2000亿坚戈 100亿元人民币/30亿里拉 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 备注 观察员国 成员国 对话伙伴国 成员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