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规约细则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03规约细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相对时间=RET:=UI16[1~16]〈0~65535〉

在短路开始时将相对时间复位,它指出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从启动/检出故障直到现在的时间,它用毫秒表示。

4.2.5.16 参比因子(RFA)

参比因子=RFA:=R32.23{小数、指数、符号}

扰动值以生数据值传送,参比因子表示生数据和二次值的关系。

参比因子

? RFA ?

生数值 二次值

一次值等于二次值乘以“额定一次值”和“额定二次值”之比。

一次值 ? 二次值 ?

额定一次值 额定二次值

?

生数值 参比因子

?

额定一次值 额定二次值

4.2.5.17 额定一次值(RPV)

额定一次值=RPV:=R32.23{小数、指数、符号}

4.2.5.18 额定二次值(RSV)

额定二次值=RSV:=R32.23{小数、指数、符号}

4.2.5.19 返回信息标识符(RII)

返回信息标识符=RII:=UI8[1~8]〈0~255〉

4.2.5.20 短路位置(SCL)

短路位置=SCL:=R32.23{小数、指数、符号}

短路位置用相对于一次值的故障电抗来代表,用欧姆表示。

4.2.5.21 扫瞄序号(SCN)

扫瞄序号=SCN:=UI8[1~8]〈0~255〉

4.2.5.22 单个扰动值(SDV)

单个扰动值=SDV:=I16[1~16]〈-1~1-2-15〉

4.2.5.23 附加信息(SIN)

附加信息=SIN:=UI8[1~8]〈0~255〉 附加信息的使用如下: 传送原因=COT=总查询(总召唤)

SIN:=总查询(总召唤-GI)启动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扫描序号 传送原因=COT=命令认可(肯定或否定) SIN:=命令报文的返回信息标识符(RII)

-11-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传送原因=COT=其他 SIN:=无关

4.2.5.24 故障的状态(SOF)

故障的状态=SOF:=BS8{TP,TM,TEST,OTEV,RES} TP:=BS1[1] 〈0〉:=被记录的故障未跳闸

〈1〉:=被记录的故障跳闸

TM:=BS1[2]〈0〉:=扰动数据等待传输

〈1〉:=扰动数据正在传输

TEST:=BS1[3]〈0〉:=在正常操作时被记录的扰动数据 〈1〉:=在测试模式下被记录的扰动数据 OTEV:=BS1[4]〈0〉:=由启动/检出故障触发被记录的扰动数据

〈1〉:=由其他事件触发被记录的扰动数据

RES:=BS4[5~8]未用

注:SOF表明当故障时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已跳闸(TP位),或扰动数据正在传送(TM位),或者当正常操作时被记录的扰动数据、测试模式被记录的扰动数据(TEST位)或者被记录的扰动数据是由除了启动/检出故障之外的其他事件所启动(OTEV位)。

4.2.5.25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位置(TAP)

带标志状态变位的位置=TAP:=UI16[1~16]〈0~65535〉

这两个八位位组表示带标志的状态变位在扰动数据集内的位置,此数目指明带标志的状态变位和扰动数据集的第一个元素的距离,并按信息元素(TOO)数目的65536模编码,第一个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位置为零。

4.2.5.26 命令类型(TOO)

命令类型=TOO:=UI8[1~8]〈1~255〉 其中

〈1〉:=故障的选择 〈2〉:=请求扰动数据 〈3〉:=中止扰动数据 〈4~7〉: =备用 〈8〉:=通道的请求 〈9〉:=通道的中止 〈10~15〉:=备用

〈16〉:=请求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17〉:=中止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18~23〉:=备用 〈24〉:=请求被记录扰动表 〈25~31〉:=备用

-12-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32〉:=不带中止的扰动数据传输的结束 〈33〉:=由控制系统所中止的扰动数据传输的结束

〈34〉:=由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所中止的扰动数据传输的结束 〈35〉:=不带中止的通道传输的结束

〈36〉:=由控制系统所中止的通道传输的结束

〈37〉:=由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所中止的通道传输的结束 〈38〉:=不带中止的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传输的结束 〈39〉:=由控制系统所中止的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传输的结束

〈40〉:=由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所中止的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的结束 〈41~63〉:=备用

〈64〉:=成功地扰动数据传输(肯定) 〈65〉:=不成功地扰动数据传输(否定) 〈66〉:=成功地通道传输(肯定) 〈67〉:=不成功地通道传输(否定)

〈68〉:=成功地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肯定) 〈69〉:=不成功地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否定) 〈70~255〉:=备用

命令类型(TOO)指明命令的类型,例如扰动数据、通道、带标志的状态变位和被记录扰动表传输的选择、请求、中止。命令类型TOO的下述范围用于不同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S) 。

TOO〈1~31〉用于ASDU24:扰动数据传输的命令 TOO〈32~63〉用于ASDU31:扰动数据传输的结束 TOO〈64~95〉用于ASDU25:扰动数据传输的认可

4.2.5.27 扰动值的类型(TOV)

扰动值的类型=TOV:=UI8[1~8]〈0~255〉 其中 〈0〉:=未用

〈1〉:=瞬时值 〈2~255〉:=未用

4.2.5.28 四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

四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CP32Time2a

:=CP32{毫秒(Milliseconds),分(Minutes),备用1(RES1),无效(Invalid),时(Hours),备用2(RES2),夏时制(Summer time)}

此二进制时间已在IEC60870-5-4中的6.8被定义,它用于信息体的时标。

4.2.5.29 七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

七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CP56time2a

:=CP56{毫秒(Milliseconds),分(Minutes),备用1(RES1),无效(Invalid),时(Hours),备用2(RES2),夏时制(Summer time),月的某天(Day of month),星期的某天(Day of week),月(Months),备用3(RES3) ,

-13-

四方保护与测控装置 103规约实施细则

年(Years),备用4(RES4)}

此二进制时间在IEC60870-5-4中的6.8被定义,它用于时间同步和被记录的扰动表中。星期的天设定为1~7,如采用的话,这里1等于星期一,否则其值设置为0。

当用于通用分类服务时,需要传输缩短的时间信息时,舍弃高位的八位位组就变成缩短的时间信息,其数据宽度(DATA SIZE)由实际的八位位组值所确定。

4.2.5.30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CP8{数目(NO),计数器位(COUNT),后续状态位(CONT)} 其中 数目=NO:=UI6[1~6]〈1~63〉 计数器位=COUNT:=BS1[7]〈0~1〉

〈0~1〉:=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一位计数器位 后续状态位=CONT:=BS1[8]〈0~1〉

〈0〉:=后面未跟着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1〉:=后面跟着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计数器位(COUNT)的初始值为零。

4.2.5.31 通用分类标识序号(GIN)

通用分类标识序号=GIN:=CP16{组(GROUP),条目(ENTRY)} 组=GROUP:=UI8[1~8]〈0~255〉 条目=ENTRY:=UI8[1~8]〈0~255〉

〈0〉:=组标识符(GROUP identifier) 〈1~255〉:=条目标识符(ENTRY identifier)

4.2.5.32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CP24{数据类型(DATATYPE),数据宽度(DATASIZE),数目 (NUMBER),后续状态位(CONT)}

其中 数据类型=DATA TYPE:=UI8[1~8]〈0~255〉 其中 〈0〉:=无数据

〈1〉:=OS8ASCII:=OS8[1~8]〈ASCII8位码〉 〈2〉:=BS1:=成组8位串 〈3〉:=UI:=无符号整数 〈4〉:=I:=整数

〈5〉:=UF:=无符号浮点数 〈6〉:=F:=浮点数

〈7〉:=R32.23:=IEEE标准754短实数 〈8〉:=R64.53:=IEEE标准754实数 〈9〉:=双点信息 〈10〉:=单点信息

〈11〉:=带瞬变和差错的双点信息(DOUBLE POINT INFORMATION WITH TRANSIENT AND

-1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