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国际性通货膨胀的传播。由于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自我调整,稳定外汇市场。但是浮动汇率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导致各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商品价格不稳,助长了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4.各种不同的汇率制度是如何处理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问题的?

(1)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会在固定的汇率水平上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来消除外汇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缺口,通过货币供应量相应的变动来对经济的不平衡进行调节。(2)在浮动汇率制下,完全通过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来平衡外汇的供求,这一汇率变动今儿通过各种机制调节经济运行。(3)在爬行钉住制下,汇率调整成为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经常性工具,这就使得国际收支问题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会出现可调整的钉住制之下因汇率调整滞后所带来的投机冲击。(4)在汇率目标区制下,当局在一定时期内对汇率波动制定出比较确定的区间限制,且更为关注汇率变动,必要时要利用货币政策等措施将汇率变动尽可能地限制在目标区内。(5)货币局制通常要求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要求,才可以发行货币,且对为财政赤字提供融资做了严格的限制。

5.一国应如何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若是小国,就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大国则以浮动性较强的为宜。b.特定的政策目的。固定汇率制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C.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若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d.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比如国际资金流动数量,国内外联系紧密程度。

第十一章

1. 政府为什么对开放经济采用直接管制政策?

政府对经济采取直接管制政策主要是因为难以通过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与其他类型的政策措施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来看,短期冲击因素、宏观政策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国际交往因素等是导致实行直接管制政策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至今仍存在争议的问题。直接管制政策对经济发生的稳定性作用就是这一政策的收益,它造成对经济的各种程度不同的扭曲则是这一政策的成本。对外汇市场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可以看出外汇兑换管制政策的成本包括寻租活动的损失,重负损失等,而且它还会引起一系列的非法活动,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认为逐步取消各种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方向。 3.简述复汇率制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复汇率制是指一国实行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汇率的制度。复汇率制按其发展形式有公开和隐蔽的两种:公开的复汇率制就是政府明确公布针对不同交易所使用的不同汇率;隐蔽的复汇率制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例如对出口按商品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或对进口按类别课以不同的附加税,采用影子汇率实施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等。

4.什么是货币自由兑换,它有哪些不同含义?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按产生货币兑换需要的国际经济交易的性质分,货币自由兑换可以分为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

自由兑换。根据进行货币兑换的主体分,可分为企业用汇的自由兑换和个人用汇的自由兑换。

5.请阐述一国货币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 -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 货币自由兑换后,商品与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对宏观经济形成各种形式的冲击,这就要求宏观经济不仅在自由兑换前保持稳定,而且还具有自由兑换后应对各种冲击进行及时调整的能力。 -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宏观经济状况是以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状况为前提的,而且从长远看取决于后者。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后,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它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货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 -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

一国经济的外不均衡反映经济合理的开放性,从货币自由兑换的角度,主要体现为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货币自由兑换后,要求一国拥有及时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取大量资金的能力,以及持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储备以维持外汇市场稳定。 -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汇率水平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也是货币自由兑换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而汇率水平能否恰当进行调整从而保持在合理水平则是与汇率制度分不开的。 6.请结合中国对货币自由兑换管制的实践,说明应如何理解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直接管制指政府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以实现经济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直接管制形式:对价格的管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对外汇交易的管制。

其中对外汇交易的管制主要包括:对货币兑换、汇率、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的管制。一般认为,长时期的直接管制会造成各种扭曲,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活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的减少直接管制,是很有必要的。 由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也可以说明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 高度集中控制时期(1979年以前):1949-1973,实行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度。

②向市场化过渡时期(1979-1993年):1979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外汇额度留成。外汇留成制在推动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③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1994-1996年): 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深远的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汇率并轨,实行结售汇制等。 ④经常账户下完全自由兑换时期(1996年12月至今):实现经常账户完全可兑换后,对经常账户下的外汇收支的管理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我国还对资本和金融账户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

由上可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是不断取消管制,进行市场化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为追求赶超战略,大力发展高度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通过抑制其他部门对外汇的需求,压低外汇的价格,把有限的外汇用于发展重工业,这一做法已被证明是无效率的。在1979年至1993年,实行外汇率额度留成,并形成调剂市场,这部分的解决了用汇需求问题,但有一部分仍受到限制,而且还存在多重汇率问题,扭曲了外汇的价格体系,使汇率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供求。1994年至1996年的经常账户下有条件自由兑换时期,除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人的

经常账户用汇存在限制外,其他的经常账户用汇都已市场化,并建立银行间外汇买卖市场,来形成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汇率,提高了外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由于结售汇制的固有缺陷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垄断结构存在,使得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汇率仍不能完全反映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的意愿,外汇资源配置效率有待仅以提高。因此,逐步取消直接管制政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十二章

1. 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的区别是什么?各自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他必须具备流动性、使用方便性和普遍接受性三大特征。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储备各自有国际储备,有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特别是提款权贷方余额和黄金储备等构成;国际清偿力则在国际储备以外还包括借入储备和诱导性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总体能力的反应。 2. 试论述影响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有:进口规模、进出口贸易(或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国际货币合作、国际资金流动情况。 3. 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中,一国应如何使用国际储备政策? 国际储备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开放经济出现失衡尤其是外部失衡时,政府必须首先回答融资还是调整这一问题,从而确定对经济进行政策搭配的不同选择。如果政府选择以融资为主,那么体现在政策搭配上则是原有其他政策均不进行调整,主要通过使用国际储备来维持经济稳定。如果政府选择以调整为主,则原有的各项政策均要进行调整,这最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逆差的需求紧缩政策。政府要想正确解答这一问题以选择合理的政策搭配措施,关键是要在把握经济内外均衡状况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

4. 请简述国际收支结构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并将之与货币分析法进行比较。 国际收支的结构分析法是作为货币分析法的对立面出现的。从结构分析法的角度看,国际收支失衡是经济结构导致的,这包括经济结构老化、单一、落后等总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调节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经济的供给方面,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善经济结构,实现外部均衡。 5. 如何理解供给政策在政策中的搭配地位?

开放经济的供给政策主要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政策的特点在于其长期性与微观性,它的政策搭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十三章

1. 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以小国为分析对象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有哪些区别?

(1) 与小国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同,由于另外一国的国民收入不再是常量而是可以变动的,因此在各国的经常账户方程中,均不能将外国国民收入这一变量省略。当一国国民收入增加时,它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该国进口的上升,另外一国出口的增加,因此外国经常账户是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函数。(2)与一国经济下一国只能被动地接受某一世界利率水平不同,在两国模型中,世界利率水平是由两国共同确定的,各国都可以通过调整本国利率水平从而影响世界利率水平。

2. 请运用两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1)固定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一溢出效应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本国利率降低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攻击增加、利率下降,这也造成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b.国内财政扩张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也是通过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资金流动使外国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这又抵消了义部分收入的增加。课件,此事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低于同等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2)浮动汇率制下:a国内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有负的溢出效应,这是因为本国收入增加通过收入机制带来外国国民收入一定增加的同时,本国较低的利率通过利率机制使本国货币便是、外国货币升值,这使得外国经常账户恶化从而带来外国国民收入更大程度的下降。b.本国财政过账政策对外国经济有正的溢出效应,这也是通过本国收入机制与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即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通过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本国更高的利率水平通过本币升值使外国出口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国的国民收入。此时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正好相反。

3. 请从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角度论述进行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1)开放经济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这一相互依存性的产生是因为冲击可以通过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等渠道进行国际传递。因此,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对别国产生溢出效应,一国通过政策搭配来实现内外均衡目标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经济相互依存性带来的制约。(2)在经济存在相互依存性的情况下,对政策进行国际协调时非常必要的。它可以避免分散决策所带来的低效率。总的来说,国际政策协调有利于各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

第十四章

1.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他的分类及其核心问题是什么?

对政策国际协调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所进行的制度安排被称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最基本的分类是从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经济自发形成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国际准则,二是通过国际协调而人为地在短期内建立起来。

2. 国际金本位制在实现各国内外均衡的目标上有什么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黄金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而且可以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金币自由铸造。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主要是通过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发调整,这一实现机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20世纪初期,历史条件的变化是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

3. 请从内外均衡实现机制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一个美国居于统治地位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的最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双挂钩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在这一体系下,各国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具有不对称性,这一不对称性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即特里苏两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特里苏两难所预言的美元危机不断爆发直至最终崩溃的过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