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国际金融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平价决定,汇率波动的幅度由政府来规定和维护。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代表的价值量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2 什么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某一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时,就有可能引起套利活动的发生。对于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它在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可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称之为不可贸易商品。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称此为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3 评述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内容。

购买力平价说是历史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从开放经济下各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弱购买力平价或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特点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这一特点使得它在汇率理论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因各种原因而难以获得实证检验的支持。 4 请从利率平价说角度论述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汇率与利率所存在的关系就是利率评价说。利率平价说是从开放经济下各国金融市场间存在的联系角度对汇率决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汇率的变动时由利率差异决定的。利率平价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投机者的活动使得这两种利率平价统一起来,从而对远期汇率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利率平价对于认识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5 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

1) 国民收入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对外汇需求的增加,本币贬值。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来本国出口上升,本币升值。

2) 价格水平的变动。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恶化,从而本币贬值。外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贬值,本国经常账户改善,本币升值。

3) 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的提高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外国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本币贬值。

4) 对未来汇率预期的变动。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资本将会流出以避免汇率损失,这带来本币即期的贬值。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值,则本币在即期将升值。

第六章

1 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一分析方法与其他理论有什么区别?

基本思想:汇率被看做一种资产价格,它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从而分析汇率的决定应采用与普通股价格决定相同的理论.与传统理论相比,对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意味着在分析方法上的两点不同.首先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所以,资产市场说一般又被称为汇率决定的存量模型.其次,在当期汇率的决定中,预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请简述货币模型的基本内容。

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之间可完全替代,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完全弹性,因此,货币市场的平衡情侣决定了汇率的变动。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之中。在货币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资产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即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3 试利用货币模型说明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的主要特点。

货币模型中,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完全替代,因此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根据利率平价说,et=[1/1+β](Zt+βEt et+1)。表示:即期汇率水平是即期的经济基本面状况(Zt)以及对下一期预期的汇率水平(Et et+1)的函数,所以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4 请简述超调模型中的汇率动态调整过程。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价格水平不发生调整,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只是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平衡水平,本国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长期内,价格水平可以调整,此时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加,由于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会引起价格水平缓慢上升,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根据利率平价的原理,造成本国汇率的上升,从而使得本国私人投资及净出口均逐步下降,总产出也较短期水平下降,逐步向充分就业水平调整。调整持续到经济达到长期平衡水平为止。此时,价格水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比例的上涨,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期平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出均恢复原状。

5.请论述资产组合模型的分析方法?

它认为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从短期来讲,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既定,汇率是由三种资产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决定的,汇率同利率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内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账户处于平衡状态,当经济在短期平衡位置存在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时,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调整机制就体现为经常账户余额与汇率互相作用的动态反馈机制。

第七章

1.如何理解订单流在汇率的微观市场结构分析中的地位?

订单流是微观结构理论中最为核心的变量。它是指标的交易方向的交易量。订单流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信息传递机制,从事外汇交易的银行可以从订单流的变动上得出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如何对外汇进行报价。因此订单流对外汇交易的数量和价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简述汇率的宏观经济平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汇率的宏观经济平衡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潜在均衡分析法”。其重要思路是重新从特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去分析汇率决定问题,这代表着流量观点的复兴。宏观均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纳克斯等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在对汇率水平进行评估时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一方法,特别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威廉姆森等人运用这一思路提出了“基本均衡汇率”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现代汇率理论中与资产市场说分庭抗礼的另一大流派。

第八章

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是什么?这与封闭条件下的情况有何区别?

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区别: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目标增加了国际收支平衡,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以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2 确定一国外部均衡的主要标准时什么? 对于一国来说,确定外部均衡目标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一般要求这一余额符合经济理性与可维持性的要求。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经常账户的余额反映的是投资于储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优化,因此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这又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从可维持性的角度看,一国存在的跨时期预算约束要求一定时期内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通过以后的经常账户盈余加以弥补。

3 试论述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均衡目标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当我们采取措施努力维持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4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有哪些种类?

a 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包括需求增减型政策或需求转换型政策。 b 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又称结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C 提供融资的工具,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 5.请简述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

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是: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一般来说,我们将这一政策见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政策搭配原理是建立在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与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

6.请简单说明本章中介绍的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方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当经济状况为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时,财政政策为扩张,货币政策为紧缩。 -当经济状况为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时,两政策都为紧缩。

-当经济状况为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时,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扩张。 -当经济状况为失业/国际收支顺差,两政策都为扩张。 (2)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搭配

-当经济状况通胀/国际收支逆差,支出增减政策紧缩,支出转换政策贬值 -当经济状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支出增减政策扩张,支出转换政策贬值 -当经济状况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增减政策扩张,支出转换政策升值 -当经济状况通胀/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增减政策紧缩,支出转换政策升值

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1 什么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如何理解它在国际金融学中的地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分析短期内财政、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力的只要工具。这一模型以标准的IS-LM曲线模型为基础,纳入了国际收支因素,以小型开

放国家为分析对象,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

2 请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短期内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力。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非常有效;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一结论又被称为“三元悖论”,即稳定的汇率制度、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者不能同时到达,只能选择其中两项。 3 如何完整理解三元悖论所蕴含的经济含义?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非常有效;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一结论又被称为“三元悖论”,即稳定的汇率制度、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者不能同时到达,只能选择其中两项。 4 请分析中长期时,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效力。

中长期时,必须考虑到价格调整问题,因此,需要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进行分析。根据这一模型,财政、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在中长期内不能改变最终的实际产出,因此可以说都是无效的。

第十章

1、简述汇率政策的核心调节机制:支出转换效应 汇率是两种货币间的相对价格。支出转换效应是汇率政策对经济运行发挥影响的关键。汇率政策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第一,汇率变动能否引起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的调整,如一国货币贬值后,该国发生通胀,就会抵消贬值的效果。第二,两国商品价格的调整,能否引起需求在两国间的转换,两国商品价格较为稳定,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该国经常账户收支,进而影响开放经济运行。 2、试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进行比较

1)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问题: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最大区别。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在固定的汇率水平上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消除外汇市场的供需缺口,通过货币供应量相应变动调节经济的不平衡,浮动汇率下通过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平衡外汇供求。表现在单一性、自发性、微调性。2)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问题: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将货币政策运用与对汇率水平的维持上,而浮动利率无此限制。表现为政策自主性,政策纪律性,政策放大性。3)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表现为对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的影响,对通胀的国际传播的影响,对国际政策协调的影响。

3、为什么说选择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对可信性与灵活性进行权衡

固定汇率制汇率稳定,减少风险。使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国际贸易的成本计算,均有可靠的依据,使国际清偿能力稳定,进出口商品价格也稳定,汇率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但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就需要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从而给国内经济带来失业增加或物价上涨,同时固定汇率也易发生通胀,本币币值不稳,还可能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

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经由汇率的自由波动而予以消除。各国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可自主地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可以保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