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初稿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初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业结构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人民的温饱难以解决,失衡的产业结构对当时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产业结构由于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不尽合理,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大大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3)改革开放之后时期

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轻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在1981年达到了51.5%,超过了重工业。产业结构逐渐达到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逐渐达到了各占三分之一的情况,较为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大幅提速,甚至在1984年达到了15.2%。

从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产业结构又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整个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到1998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32.9%,已经超过了第一产业,排在第二产业之后,对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此段时期,得益于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仍然维持了较高水平。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业逐渐发展成熟,并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作用。同时,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等金融行业得益于技术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也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房

地产行业也迅速崛起,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都保持着年均10%左右的高速度。

3.山东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

3.1各地区发展状况

表3.2是2012年山东省各市的产业结构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中可以看出,山东各市产业结构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各市间的差距较大。从山东省全境来看,产业结构层次大致是东高西低的情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其基本相同。

表1. 山东省各地区发展状况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0. 3 46. 6 59. 0 58. 2 70. 8 56. 5 54. 0 52. 5 50. 7 53. 4 53. 5 57. 8 48. 5 54. 2 55. 3 54. 4 49. 0 37. 5 34. 0 25. 7 36. 3 36. 3 35. 9 40. 2 38. 9 37. 8 35. 2 41. 8 34. 9 32. 7 69444 82680 77876 45262 145395 75672 43681 39165 46130 83516 47852 48212 29808 39710 36573 济南市 5. 3 青岛市 4. 4 淄博市 3. 5 枣庄市 7. 8 东营市 3. 5 烟台市 7. 2 潍坊市 9. 7 济宁市 11. 6 泰安市 9. 1 威海市 7. 7 日照市 8. 7 莱芜市 7. 0 临沂市 9. 7 德州市 10. 9 聊城市 12. 0

滨州市 9. 5 菏泽市 13. 5 52. 6 54. 5 37. 9 32. 0 52591 21461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市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都比较大,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则是东部较高西部较低,呈现极度的不平衡。具体来看,济南、青岛两市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结构相对合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是山东省经济发达地区;烟台、威海也属于较发达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高于济南,略低于青岛,但第三产业并没有济南、青岛发达;东营市是石油之城,得力于其丰富的资源,它的发展比较特殊,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达70.80%,第三产业比重全省最低,仅有25.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首位;鲁西南菏泽则是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1461元,仅是青岛的25%,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其他欠发达地区还有临沂、聊城、德州、济宁,四市仍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但临沂是北方物流中心,第三产业相对发达,聊城、德州和济宁则是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山东省其他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差不大,发展均有自己的特色,但总体上仍然是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

3.2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经济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图1描述了山东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可知1996年,山东三产比重为65.9:19.0:15.1,农业在彼时山东经济盘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02年,山东三产比重调整为36.1:42.4:21.5,第二产业替代第一产业成为山东经济增

长的主要引擎。

60P@0 %0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图1.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1996-2014)

2014年,山东三产占比变更为9.2:51.7:39.1,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如果将山东60年经济发展数据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段,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前,即1953-1978年,山东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45.64%;第二产业48.82%;第三产业仅5.54%;改革开放后,即1979-2014年,山东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1.24%,第二产业为55.3%,第三产业33.46%。由此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着较大降幅,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着较大提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扮演着此消彼长的角色。相比较而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稳定,稳中有升。产业发展对山东经济的增长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特别地,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边际带动作用最为明显,这在一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