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曲线与方程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1.1 曲线与方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本章概览

教材分析

“圆锥曲线与方程”是理科选修21的第二章内容,是必修教材中解析几何的延续,在那里我们研究了直线和圆,选修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锥曲线与方程.对于这段内容,文科与理科的处理基本相同,只有细微的区别.

笛卡儿的坐标系,开启了变量数学的大门.学了距离公式、直线和圆的方程这些入门功夫,算是品尝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要进一步感受这种思想的奥妙和威力,就来探索如何用解析几何的方法研究圆锥曲线吧!地球和宇宙飞船的轨道,子弹的飞行路线,一去不返的彗星的遗迹,放到直角坐标系里原来都是二次方程.用了代数方法,古人用非凡智慧才能洞悉的圆锥曲线的奥秘,就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课本章前图讲了圆锥曲线可以由平面截圆锥得到,讲了它的广泛应用,“天上地下,圆锥曲线无处不在”.因此,无论从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还是从今后在日常生活和实践的应用来看,学习这部分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

“圆锥曲线与方程”这部分内容研究的对象是圆锥曲线,其中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从动手实验和直观的观察得到,而进一步深入的定量研究就要依靠对曲线与方程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通过对方程这样一个代数对象的分析研究获得对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认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不只是为获得对圆锥曲线性质的了解,而是要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历史上,正是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推动了数学跨越式的革命.事实上, 在解析几何诞生后不久,微积分便产生了,这在数学发展的进程中是件里程碑价值的事件.我们说,学生在数学上的进步本质不单靠数学知识的积累,而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提升.

数学从实践中来,建立了数学模型之后,又返回到实践中去,应用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才显示出数学的力量.圆锥曲线正是对此有效诠释的一个极好的素材.从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人研究圆锥曲线,到笛卡儿、开普勒、牛顿,直到今天的航天飞行,学生从数学文化的角度,从圆锥曲线的应用的角度都能受到很好的数学教育.

因此,“圆锥曲线与方程”是一部分很有挖掘价值的素材,我们期望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

新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与编排上力图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突出数学模型的建立,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介绍圆锥曲线的重要应用与文化背景.希望给学生展现出更加生动活泼的数学,并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其主要特色:

1.数学实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

2.知识的呈现体现出层次性(先从几何直观想性质,再从方程进行研究). 课标要求 1.曲线与方程

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2.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

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建议 1.把握教学要求

本章理科共分四大节,前一节的重点是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后三节分别研究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和简单几何性质.并插入学会用坐标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教学时力求突出主干知识,精选内容:研究圆锥曲线方程时主要介绍标准方程,不涉及一般方程;在利用方程研究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时,只讨论最简单、最主要的性质,满足基本的需要,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研究曲线性质的一般方法;对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自主探究,并通过“思考”“探究”“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等栏目,以及在条件许可下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发展空间.另外,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只要求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对双曲线只要求“了解双曲线的定义”.

2.突出基本思想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曲线与方程、方程与曲线的关系;突出用方程研究曲线,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由于教材是先通过特殊曲线,从感性上认识曲线方程的意义,再建立一般的曲线方程的概念,因此在建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时,可不必涉及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的点的对应关系的两个方面,重点放在“如何建立曲线方程”及“怎样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上.曲线方程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只需通过已经学习过的几种曲线的方程与曲线的关系进行概括,并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适当感受,并在应用中加深体会,不要在定义的两个方面作过多研究.本章的数学教育价值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标准》中多次提到“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应在本章中得到较好的落实.

3.重视引入过程

在椭圆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从圆出发,给出“探究”栏目,通过把细绳的两端分开,让学生观察轨迹的形状,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由画图的过程,探究形成轨迹的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展现曲线的典型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这种典型几何特征的轨迹的正式名称:椭圆;通过观察椭圆的形状,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点的坐标表示距离,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教材意在突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既动手又动脑,获得体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具体直观的图形“椭圆”抽象形式化(代数化)为“方程”,形成理性认识.其他两种圆锥曲线:双曲线与抛物线,虽然它们的几何特征与椭圆不同,但其引入过程以及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都可与椭圆相类比展开.

课时分配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1 2.2 2.3 2.4

曲线与方程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本章复习 约2课时 约5课时 约4课时 约4课时 约1课时

2.1 曲线与方程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曲线和方程”这节教材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相统一的关系,为“作形判数”与“就数论形”的相互转化开辟了途径,这正体现了解析几何这门课的基本思想,对全部解析几何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只有透彻理解了曲线和方程的意义,才算是寻得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入门之径.如果认为学生不真正领悟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照样能求出方程、照样能计算某些难题,因而可以忽视这个基本概念的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题”的偏见,应该认识到这节“曲线与方程”的开头课是解析几何教学的“重头戏”!

根据以上分析,确立教学重点是:“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难点是:怎样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课时分配 本节共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和简单的求曲线方程,第二节讲解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与步骤.

2.1.1 曲线与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进而分析、判断、归纳结论; 4.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线方程的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的教学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通过反例辨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教具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本节课之前,我们研究过直线的各种方程,建立了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也表示着一条直线.下面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问题1:画出方程x-y=0表示的直线,同时思考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是否都是方程的解,另一方面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是否都在直线上?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从直观上深刻体会如下结论: 1.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

即直线上所有点的集合与方程的解的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也即

引导学生类比、推广并思考相关问题: 类比:

推广:

即任意的曲线和二元方程是否都能建立这种对应关系呢?

也即方程F(x,y)=0的解与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具备怎样的关系就能用方程F(x,y)=0表示曲线C,同时曲线C也表示着方程F(x,y)=0?为什么要具备这些条件?

以上问题就是本节课的内容:曲线与方程(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在上面的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到了应具备关系:“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有的同学提到了应具备关系:“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还有的同学虽用了不同的提法,但意思不外乎这两个.现在的问题是:上述的两种提法一样吗?它们反映的是不是同一事实?有何区别?究竟用怎样的关系才能把问题推广中的曲线与方程的这种对应关系完整地表达出来?为了弄清这些问题, 首先提出如下的问题:

问题2:用下列方程表示如图所示的曲线C,对吗?为什么?请同学们思考:

(1)x-y=0; (2)x2-y2=0; (3)|x|-y=0.

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