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登岳阳楼》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登岳阳楼》赏析教案

教学班级:高考一(4)班 授课教师:侯建梅 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诗词重情的特点,促使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进而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都是中国古典诗词,而诗词都有重情的特点,因而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着“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进行,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发挥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分析诗中意象来体味诗歌内容; 2、领悟诗歌意境,理解诗作表达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在吟诵中领悟诗歌意境; 2、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赏析颔联,体会“坼”与“浮”的妙处。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读材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登高作赋,历来是中国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创作传统,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吗?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是杜甫的一首登楼之作,看看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知识(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1、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chè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涕泗 tìsì)

2、自由朗读:读准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3、学生齐读两遍,疏通内容 4、背诵:抽查背诵——齐背

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3、学生展示成果

4、体悟情感(找出直接传达情感的词语说说他表达的情感) 五、品味赏析

1、自主品析:读首联后,你感受到诗人登楼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2、深入透析:颔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说说你的体会。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提示:景象——古人评价——炼字——情感) A、景象: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孤舟——孤单漂泊

B、古人评价: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 王嗣奭

“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而已” C、炼字之妙:“坼”字用的好,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D、这两句表现的情感:礼赞、感叹、担忧

3、颈联自叙落寞,意境归于狭窄,似与前四句不协调,你如何理解?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A、回顾时代背景来谈 B、情感分析: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老病寄居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国家由盛转衰,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孤舟虽小却心系天下,衰老病体仍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景 情

洞庭湖的广阔无垠, 孤独凄苦漂泊

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六、布置作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