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愚溪诗序》学生学案-苏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二语文《愚溪诗序》学生学案-苏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二语文《愚溪诗序》学生学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有关常识,“序”的知识 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心理 3、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4、体会作者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5、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自命,均深有寄托,理解这种托物兴辞的写法,体会作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简介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 三、文题讲解

四、背景简介

五、随堂练习

1.选出字词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智者乐水(lè) ② 不屑(xiè) ③ 塞其隘(ài) ④ 坻石(dí) ⑤睿智(ruì) ⑥ 悖于事(bèi) ⑦ 锵鸣金石(jiāng)⑧ 宽宥(y?u)

用心 爱心 专心

A.①②⑤⑦ B.②④⑥⑦ C.②③⑥⑧ D.③⑤⑥⑦ 2.对下列加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或曰:冉氏尝居也 或:副词,或者

B.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尤:副词,特别,尤其 C.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适:副词,恰好

D.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 颇:副词,很,相当地

3.“焉”字在古文中用法较灵活,可以作代词、助词,也可以兼词。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焉”作兼词的一项是(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风雨兴焉 D.然力足以至焉

4.“可以”与现代汉语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B.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C.或曰:可以染也

5.对下列各句中字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②得其尤绝者家焉

③合流屈曲而南 ④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相同 6.找出加粗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C.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对下列各句句式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①可以染也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③寂寥而莫我知也 ④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A.①句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 B.②句是被动句,用“于”表被动。

C.③句是否定句的宾语前置,正确的语序应该为“莫知我”。 D.④句是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8.《愚溪诗序》关键是理解一个“愚”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愚”字意味很复杂,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反语。“愚”的反面是“智”,如果说柳宗元的意思是说自己在朝廷斗争中乃是一智者,这是说不通的。当然说唐宪宗扼杀王叔文的革新运动为“有道”,这纯粹是反语。 B.进步势力斗不过恶势力,总结教训,总之是在策略上犯了什么错误,因而痛感自己的“愚”。“愚”在不知己不知彼,愚在不知对方怎样坏,至少是估计不足。

C.自责“愚”说明柳宗元有所省悟,他说“凡为愚者,莫我若也”,简直是天下第一愚人,可见他决定要痛改前非了。

D.柳宗元坚信自己参与革新,是光明正大的,坚信自己的人格是正直纯洁的。这只要看他所写的愚溪怎样的清莹秀澈,景色奇绝,就可以知道了。愚溪正是柳宗元的写照。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译文:现在我遭遇到有道理的人,因而违背了常理,背谬了事态人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B.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译文:(溪水)可以染东西,因为它的性能而出名,所以叫它染溪。

C.土之居者,犹龂龂然。 译文:当地的居民,还是争辩不休。

D.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译文:超越天地尘世,混同于自然万物,寂静虚空,世间没有人能够知道我。 课内阅读题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蚊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亲和山水,与山水为侣,将积压于心灵深处的块垒向山水倾诉,从山水中寻求慰藉。分析所选两段中作者的心声。

(1)上述首段借用 。(不超过18字) (2)末段借 。(不超过20字) 2.末段直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3方面的内容。 (1) (2) (3)

参考答案:

五、随堂练习

1. C,①④⑦读音分别为:yào、chí、qiāng,其余全对。 2. A,或,有的人。无定代词。

3. C,A、B两项为句末语气词,C项为兼词,“于之”;D项为代词“那里”。

4. B,A和C两项中“可以”均是“可以用来”,B项中的“可以”基本与今义相同。 5. A,均为名词作动词。

6. B,A名作动词“以礼相待”;C名作动“用木匣子装”,D名作动“学习”,B动作名“才能”。

7. B,应是用“见??于”表被动。 8. C,“决定要痛改前非”不对。

9. C,A项“理”应译作“情理”,B项“名之以其能”为介宾短语后置,“以其能名之”,用它的功能来命名它;D项“寂寥莫我知也”应译作“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 课内阅读题

1. (1)上述首段借用孔圣人名言,正面表明自己本是智者。(不超过18字) (2)末段借溪的独见辱,侧面叙写自己被压抑的愤通。(不超过20字) 2.末段直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3方面的内容。

(1)借溪“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铿鸣金石”来比喻自己的高尚人格。 (2)用“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来正面表现自己的才华。 (3)人与溪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心的最高境界。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