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章节案例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微观经济学章节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案例1-1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氮肥企业是从年产200吨合成氨开始起步的,经过40余年的发展,虽然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有了很大幅度的扩展,但企业总体规模还是太小,到1997年平均合成氨产量也不过2.08万吨/年。据统计,1998年全国小氮肥企业共有828家,其中合成氨生产能力大于4.0~4.5万吨/年的厂家有200个;生产能力大于2.0~2.5万吨/年的厂家约有350个,生产能力小于2.0万吨/年的仍然为数不少。虽然有250个左右企业进入了大中型企业的行列,但从全行业来看,规模小的企业还是占多数,即使是进入了大中型企业行列的企业,其规模也还是偏小。

我国小氮肥企业多数以煤为原料,小规模的煤气化技术,国际国内无可借鉴,能耗高,装备条件、技术水平较差,尿素装置虽投产较晚,由于原材料、技术全部国产化,在当时来讲,虽建设成本低、见效快,但绝大多数仍是使用国际上早已淘汰了的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效率极低,所以我国小氮肥行业普遍能耗水平过高。小型氮肥企业主要以煤为原料,能耗高出国外先进水平1倍多。以天然气、成品油和煤炭为原料的尿素装置能耗比国外分别高20%、25%、75%。另外,小氮肥企业在扩大生产能力时,由于地方劳动力比较便宜,忽视了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李光集、吴宪和、李广修,《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3期)

请结合案例1-1回答以下问题:

1.是什么因素影响我国小氮肥行业的效率?如果我国小氮肥行业技术水平提高,那么有关氮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会怎样(如果横轴表示氮肥产量,纵轴表示其他某种产品)?

2.我国小氮肥行业生产中遇到了哪些属于“怎样生产”的问题?

案例1-2水权交易与水资源的配置

水荒似乎成了永远的话题,特别是在夏日,河水枯了,泉不冒了,水龙头变细了。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缺水形势。如何有效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2000年11月24日,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东阳市和义乌市签订了有偿转让用水权的协议,义乌市拿出2亿元向毗邻的东阳市购买横锦水库5000万m3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之所以能够发生,根本上在于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力量。义乌市人均水资源仅1132m3,加之自有水库蓄水不足和水污染,水源不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据预测,当城市人口发展到50万时,城市用水缺口5200万~6200万m3。在义乌各种备选的水源规划方案中,区内挖潜的办法如新建水库等大都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水质得不到保障。而从毗邻的东阳市横锦水库引水,投资省、周期短、水质好,是满足用水需求的最优方案。东阳市水资源则相对丰富,具有供给义乌用水的能力。东阳市横锦水库1.4亿m3的蓄水库容,满足本市城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之外,每年汛期还要弃水3000万m3。1998年开始的灌区设施配套建设,使横锦水库新增城镇供水能力5300万m3。东阳还可以开发后备水源,从境内梓溪流域引水入横锦水库,能够新增供水5000万m3。因此,东阳市有能力将一部分横锦水库的水供给义乌市使用,将丰余的水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方有需求,一方能供给,于是最朴素的市场法则促成了这笔首例跨城市水权交易。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实质上是一次重大改革实践。这次事件至少有三大重要意义。

一是打破了行政手段垄断水权分配的传统。长期以来,我国的水权分配被行政垄断,主要表现为“指令用水,行政划拨”。在流域管理中,流域各地区用水通常是由上级行政分配,解决干旱季节用水或水事纠纷也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在跨区域或跨流域调水中,调水工程一般由中央或上级行政部门主导实施,对区域之间的水资源实行行政划拨,调水工程由国家包办或有很高的投资补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流域内上下游水事管理,还是跨流域调水,运用行政手段难度越来越大,协调利益冲突的有效性越来越差。在东阳-义乌水权交易中,由于利用行政协调速度慢、不可靠,加之自身经济实力很强,义乌选择了直接向东阳买水,运用市场机制获得用水权,这不同于以往所有的跨区域调水,突破了行政手段进行水权分配的传统。

二是标志着我国水权市场的正式诞生。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因此水权的初始分配必须通过政府机构。但是水权的再分配并不必然通过行政手段,如果通过市场进行,就会形成水权交易市场,简称水权市场。同样,水商品的分配如果通过市场来进行,就会形成水商品市场。实际生活中,我们把水权市场和水商品市场笼统地称之为水市场。在自来水市场中,虽然水价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定价,但市场机制已经大量引入。而纯净水和矿泉水市场,则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桶装的纯净水每吨约500至600元,小瓶的则每吨可高达2000至3000元,价格完全由供求决定。缺水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并因此推动水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壮大。而与此同时,水资源使用权的流转却完全通过行政划拨,水权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同水商品市场形成巨大反差。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打破了水权市场的空白,率先以平等、自愿的协商方式达成交易,第一次形成一个跨城市的水权流转市场。

三是证明了市场机制是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东阳和义乌运用市场机制交易水权,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增加。东阳通过节水工程和新的开源工程得到的丰余水,其每立方米的成本尚不足1元钱,转让给义乌后却得到每立方米4元钱的收益,而义乌购买1立方米水权虽然付出4元钱的代价,但如果自己建水库至少要花6元。东阳和义乌的水权交易,将促使买卖双方都更加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市场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果双方通过

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势必会增加两市矛盾,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水事纠纷,市场机制实质上还起到协调地方利益冲突的作用。

(摘编自胡鞍钢,《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看我国水分配体制改革》http://www.cws.net.cn/Journal/cwr/200106/20.html)

请结合案例1-1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案例,是否可以理解资源稀缺的含义?

2.通过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案例,理解市场一词的含义。在该例中具有市场的所有特征吗?

3.为什么会发生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是需求还是供给,还是什么力量在其中起作用?

4.这个事例是否说明,水权的再分配并不必然通过行政手段,如果通过市场进行,会更有效率?

案例1-3天价厕所

深圳福田区决定修建20座单价300万元的公厕的消息近日传出后,舆论大哗。有深圳网友算了笔账:如果每座厕所面积按100平方米计算,其每平方米的造价就是3万元,而深圳最好的商品房的造价,每平方米也不过0.8万元。

天价厕所在前几年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全国各地,曾经此起彼伏,现在之所以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乃是在价格上又攀升了新的纪录。可不是吗?2002年年底的时候,深圳市罗湖区厕所的“天价”程度还只是停留在12.8万元,3年功夫就涨了20多倍。福田区城管办有关专业人士解释说,这种公厕具有综合功能,集垃圾处理、公厕、杀毒于一身,而且还有空调、电视,还能洗衣、理发、托婴、休息。

有专家告诉我们,虽然300万元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政府这样决策是对的,因为“政府规划要着眼于长远”。这是对的,虽然言外之意有百姓在这个问题上鼠目寸光的味道。但是在我们看来,着眼于长远并不等于盲目超前。公厕问题之所以总是成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上街时感到如厕不够方便,而非如厕时感觉不够良好。换言之,解决公厕问题当务之急是“数量”因素,而非“质量”因素。这在深圳并不例外,倡导“公厕文化”的时候全市就缺185个公厕呢。因此,在现阶段,使公厕能够与人方便、干净卫生也就足够了。等到把“方便”难的问题解决了,或者等到钱多得没地方去花了,再打那些天价的主意也不迟。当年罗湖区的天价厕所乏人去“蹲”,公厕“一天开放15个小时,却只有稀稀落落的10余人使用”。

天价厕所现象说明:1.产品的先进性应该是适度的,一项技术尽管先进,但是超越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脱离了人们的支付能力,不能为人们接受,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政府决策应该考虑市场的需求,一天只有10余个人使用的厕所一定是市场需求不足的;3.一方面是人们有大量需求的普通厕所数量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天价厕所无人如厕,这说明在厕所的决策上,资源配置是明显非优化的

第二章

案例2-1鼓励孩子买书的零用钱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家长给自己未成年孩子的零用钱也将增加。增加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不论孩子如何使用,每月增加一定金额;第二种方式将这笔钱用于补贴孩子购买课外书籍,即只有当孩子购买图书等时才能获得一定金额的补贴。显然,这两种方式对鼓励孩子读书和增加学习开支,减少娱乐和零食开支的效果不一样。

图2-13 增加零用钱不同方式及其效果

假设,图2-13中纵轴表示其他物品的数量,横轴表示购买书籍的数量。AB线是原先的零用钱水平。第一种增加零用钱的方式是每月无条件付给一定金额的方式;第二种增加零用钱的支付方式是仅对购买书籍的支出给予补贴这两种方式对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方式有重要影响。孩子在第二种方式下,购买的书籍大大增加,而其他支出与初始状态基本相同。

孩子原来消费状况由E1点表示,每月无条件付给一定金额的方式,等于给孩子增加收入。孩子会按照自己偏好的方式分配这些新增的收入。孩子的偏好由无差异曲线图表示,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