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纲要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编制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地裂缝

查明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矿山矿山建设及矿山生产的危害及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它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地裂缝展布与地下采空区变形的关系,地裂缝生成与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的关系、与爆破振动的关系等。

①地裂缝分布、组合及变形特征,裂缝走向、平行或交叉组合、条数、长、宽及可见深度(单位:m、cm)等;

②阐述地裂缝发育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③地裂缝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 ④控制和诱发因素;

⑤成因分析:地震、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采矿、不良土体的地表水入渗等; ⑥灾害史:危害范围、对象、损失及处置情况;附照片、附表;

⑦与崩塌、滑坡、塌陷配套之地裂缝不能作为单一灾种对待,归入相应灾种。

(6)地面沉降

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重点是地面沉降区与采矿大面积疏排地下水的关系、地面沉降区与采空区的关系,以及构造沉降等),评价地面沉降对矿山生产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①阐述其位置、沉降量、沉降范围、沉降速率、动态变化及变形特征; ②描述沉降区地层岩性,第四系沉积类型、厚度、埋藏条件,软弱压缩层分布、埋深及工程地质条件,地貌特征;

13

③沉降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开采情况(主要针对松散孔隙水含水层开采强度);

④根据地质条件、人类活动情况分析地面沉降形成原因(开采地下水、卤水,地下采矿,开采石油、天然气,构造沉降,不良土体不均匀沉降等)和发展趋势,评价其危害范围、对象、损失及处置情况,附表(地面沉降特征表)。

(7)地压灾害

根据评估区实际情况查明所处区域受地压灾害主要表现为采场顶板大范围跨落、陷落和冒落,采空区大范围跨落或陷落,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冒顶等的形式。

①阐述其发生的原因。如引发冒顶、片帮的主要原因为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缺乏有效支护,检查不周和疏突大意,浮石处理操作不当,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地压活动等;

②描述影响的地质因素。如岩性、风化作用、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类型等主要地质因素; ③以上可列表说明。

5.2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1)矿坑涌水

查明矿坑涌水的位置、水量、原因、危害等,分析发展趋势,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①阐述其位置、水量,与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老窿水等的关系; ②描述涌水途径,主要为构造断裂带(阻水断裂带、导水断裂带、集水断裂带)、岩溶塌陷及陷落柱、采矿活动引起的裂隙通道;

③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主要为孔隙涌水矿床、裂隙涌水矿床、岩溶涌水矿床(以溶隙、溶洞、暗河通道为主);

14

④根据地质条件、人类活动情况分析原因和发展趋势,评价其危害范围、对象、损失及处置情况,附表(矿坑涌水特征表)。

(2)井巷工程变形破坏

查明矿山开拓系统主控工程变形破坏的位置、程度、原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能否继续使用,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地球化学异常

分析评估区内自然和矿业活动下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石、废石(土)、尾矿、矿坑水等主要中有害组份的含量、迁移、富集、成因、发展趋势等主要特征,评价其对人体健康及周围水、土环境的影响和危害范围、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不稳定边坡

应重点关注不稳定斜坡,尤其是与重要工程相关的不稳定斜坡,应做到不遗漏;

①描述不稳定边坡分布范围、位置、规模(长、高)、

②描述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层岩性、厚度等;

③描述斜坡坡度、坡向,阐述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沿坡向卸荷裂隙、坡体拉张裂缝、危岩体和坡体变形迹象;

④阐述降雨、地表水对坡体的冲刷、渗入和地下水对坡体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坡体的破坏情况;

⑤阐述不稳定斜坡的潜在隐患(崩塌、滑坡),评价边坡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⑥介绍不稳定边坡的灾害史,附典型点剖面、照片、附表(不稳定边坡特征表)。

15

(5)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①包括岩溶(溶洞、土洞、落水洞、漏斗)、冲沟、地下水质污染、洪水、特殊土等,须描述其位置、规模、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等,分析其稳定性和发展趋势,评估其危害范围、对象及危害程度。

②位于河边缘和沟谷出口地段之场地,应阐述洪水位和河流动力作用特征(侧蚀、下蚀或淤积上涨),分析河流可能对场地之危害。

③特殊土指膨胀土、软土、红粘土、可液化土等,须描述其分布规律、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分析评价其潜在影响和危害;

④矿山火灾,煤(岩)、瓦斯突出,冲击矿压(危险性等级可用综合指数法判定)等应根据矿山的实际,针对具体指出原因,或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根据其中各类附表(不良地质作用表)。 评估区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时,可不要此节。

地质灾害规模划分,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与划分基础,各行业建设项目,以相应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划分,见表2。 报告中应根据评估区发育的具体灾种、灾点进行典型灾点分析、列表逐一评述,总结分析形成机制及致灾因素,用为预测的基础资料。 表2 地质灾害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级别 地质灾巨型 害 滑坡 (万m3) 泥石流 (万m3) >1000 100~1000 10~100 <10 大型 中型 小型 >50 20~50 2~20 <2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