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行为学设计城市广场 docx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从环境行为学设计城市广场 docx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从环境行为学设计城市广场

摘要:从对环境行为学的了解,以及对城市广场的意义分析。找出行为对广场的重要性,在从环境行为学对广场进行概念性的设计。

关键字:环境行为学,城市广场,设计

环境行为学与城市广场

一.环境行为学的理解以及其和建筑的关系

要了解环境行为学,首先就必须了解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环境行为学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其应用性更强。环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师傅其理论性不强,也不够深,其特点似乎都是“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但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的理论更新,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把建筑师一些“感觉”与“体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分析与阐明。

二.城市广场的意义及其与人的行为关系

城市广场,自在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生活行为与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更是增强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舞台。近年来,城市广场建设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城市的领导层到普通市民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无论是从过去到现在,广场都被称为是“城市的起居室”,顾名思义,活动之于广场的重要性。广场的意义就在于其间发生的事件及活动,强调重视人的行为,重视广场环境与行为的互动关系是广场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创造感染力的都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设计,总是涉及事物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物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地点,或称环境。环境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指由一切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是显性的。后者指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人文环境,是隐性的。实际上,环境因素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笔者把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并称为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广场因人活动的介入而显得生机勃勃,富有魅力,而人们也是通过这些活动区感受广场空间,满足社会性的需求。一个环境品质好的广场能够吸引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反过来又为广场带来生机与活力。本次设计的主要理念就是提高广场的环境品质以吸引更多的活动。

三.广场的定位

广场的定位就是其实就是对其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的正确把握。定位的起点是对环境的分析。定位过程要求反映以人本信念、城市整体原则和设计结合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1. 广场的环境

许多学者对行人行为的研究发现:人们无论何时都想到人们集中去的地点活动。使用最频繁的广场位于土地利用最为多样化的区域,可以吸引不同的人群光顾。先,作为活动中心的广场应与周围社区的主要道路联系紧密,也就是说主要道路汇集于广场。其次,广场在城市中的分布应是分散的,满足人们可以步行到达这里的要求。人们通常愿意接受的步行距离是400~500米,这样可以假设广场的服务半径也就是400~500米。

广场要达到它的作用,即供人们聚集、玩乐,那这个广场必须有其可见性。广场的可见性是其被周围人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要是从家里或工作场所的附近看不到广场,相对来说也就不会经常光顾它们,而可见性高的广场会有一个大得多的服务范围。故广场周围的环境可以是比较矮小的建筑。

2.广场的功能

功能对应使用。使用涉及使用对象和使用内容。使用对象反映于城市广场,就是广场的服务等级:如城市级、社区级与组群级之分。此次设计的是一个大众娱乐的广场,城市广场,常被称为城市的“客厅”,应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市民的多样化活动需求。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广场的每个局部的尺度,表达概念都应该符合人的活动尺度要求。

某城市的广场设计

一. 设计理念和原则

本次广场的设计主要是从环境行为学入手,设计一个符合人们活动尺度、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吸引人们聚集停留的广场。广场的功能很简单,就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玩乐和聚集的场所,除了室外的一些场所,还有一些室内空间。尽量减少广场的“负空间”,使之变为广场的“正空间”。广场的空间是一个比较大的尺度空间,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空间是非常小的,一个小的行为和一个大的空间是比较不适合,有时还会矛盾的。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把广场空间化整为零:利用地形高差,把广场主体分割成多个尺度较小的分区广场,并通过小尺度空间的串插与交融,形成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匹配的大尺度空间。

以人文本的原则,不管在景观设计和路线方面都要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简单的路线,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比较方便的途径,而且使人们的活动不仅仅是走路散步,而是更多的聚集在一个点上进行活动。没有植物、街道设施或人的大型开放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亲和力的,人们在这样场合的行为会表现为快速穿过广场或呆在广场边缘。空间划分可以借于地面高程的变化、植物、建筑物、座椅设施等的变化,不仅在广场上人较少时创造出美观的视觉形象,而且能使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逗留一会儿。

二.广场的设计

1.尺度

广场用地规模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城市的规模、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布局、广场区位、广场性质与级别、广场主体建筑和临界建筑的体量与布局、用地环境条件、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等。规模不宜过大,否则使入感到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浪费用地和资金。(集会时,0.8 M2/人,体操、舞蹈2-4 M2/人)

一个惹人靠近的广场,尺度并不需要太大,在主要道路的方向上,其长度大约210~300m左右就可以了,其宽度150~200m左右。可以再小一点,但要有一定的规范,太小的广场给人的感觉就不是广场了。而道路宽度可以与室内走廊宽度一样,甚至比其更小,

2.功能

可以将一个大的广场分做几个不同的区域,可分为:入口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绿荫广场等,范围大的还可以添加公益广场等比较个性化的广场。入口广场很简单的就其一个广场标志和铺地组成。休闲广场由水池、假山、灯塔、草坪和铺地组成,是休闲、赏水区,可以略具园林风。文化广场地面下沉,由舞台、水池、、旱喷、弧形廊和装饰性铺地组成,是广场的中心所在。舞台能满足中小型群艺表演的需要。廊既提供了休憩、赏景的场所,又可供避雨防晒。水池、九眼井涌泉、旱喷是儿童戏水玩乐的好地方。绿荫广场位于广场的中部,由大面积铺地和树阵组成,提供团体活动和晨炼晚凉的场所。

广场边缘可以建设一些建筑物,一是方便游客在室内停留,二是可以通过建筑来表达广场的可接近性。建筑的可接近性是指广场边缘建筑底层的使用尽可能与广场空间发

生社会关联及接触,为此,应尽可能将一些使用频率高、公用量大的项目设在广场边缘,如商业、饮食、娱乐、服务业等,达到了将人流引入广场的目的。此外,这些商业、饮食等活动均可由建筑伸至广场,形成室外咖啡座、室外餐厅和露天商场等等。

把晚间商店、娱乐场所和服务机构同旅馆、酒吧间、以及通宵达旦的餐车式饭店联结在一起,以便形成夜生活的活动中心,那里是:灯火通明、安全舒适、生动、活泼、兴高采烈。这样就可把夜里外出的游人都吸引到该城镇内寥寥可数的几个夜间活动场所去,从而增加夜间行人活动的热烈气氛。鼓励这些夜生活中心均匀分布在整个城镇。

3.景观

除了那些特意为大型公共聚会、市场而设计的广场以外,较大一些的广场应该被分成许多亚空间以鼓励使用。没有植物、街道设施或人的大型开放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亲和力的,人们在这样场合的行为会表现为快速穿过广场或呆在广场边缘。任何使人们感到舒适的地方基本上得具备:①靠背,②能看到更大的空间。

以入口边的道路高度为0来算,入口广场(相对高度150mm)、文化广场(相对高度150mm)、休闲广场(相对高度300mm)、绿荫广场(相对高度600mm),形成各自的空间领域。同时,通过空间的串插和交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空间景观。各个小广场之间的分界线和链接,就是靠景观来表达的。入口广场进去就是文化广场,面对的是一个舞台,故在文化广场和入口广场之间,用许多台阶和一片绿色坡地相连,先从入口广场上台阶,然后到达比较高的地方,再顺着尺度比刚才的台阶大的台阶下去道文化广场,而舞台就正对着这边最高的台阶的地方。正好供游客观赏表演。休闲广场和文化广场是靠一条半露天走廊相连,走廊是靠一些拱门与其周围分开,形成一条概念性的走廊。文化广场与绿荫广场是由儿童玩乐的水池、台阶和景观水道相连。人们可以在有着坡度的景观水道边上游乐,也可通过灌木中的小路到达绿荫广场。绿荫广场和休闲广场就由一系列的绿色天然花坛链接。

广场上种植高大乔木组成树阵,树阵使视线隔而不断,增加了空间的纵深感与层次感。而且形成一定的空间封闭性。文化广场——绿荫广场——休闲广场。

水,因其可塑性,而富于表现力。静水、流水、落水,各具表情。或曰“山无水不美”,又曰“亲水,人之天性也”。广场共组织了两套水景。它们既构成重要的视觉景观,又起串联各个空间领域的作用。第一套水景位于文化广场舞台的周围,,以表现静水、跌水和喷泉为主,成为该区的视觉焦点。第二套水景,以绿荫广场边上的大型景观水道为主要,体现了静水、流水、落水、跌水、涌泉与喷泉等多种水景,既丰富了空间景观又串联了多个空间领域,并使整个广场显得生气勃勃。

4.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的表达过程,是形体环境综合各表达元素,由表层层次至深层结构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的过程。形体环境(或片断),以其与传统的、现代的或地方性文化的对

应关系,向人们展现其背后所指代的文化信息,刺激人们产生联想,唤起积存于意识深层的情感,由此即产生了“意境”。这是形成文化氛围的真正所在。当然,广场的文化氛围,应与整体人文环境相吻合,并体现其地点性与地方性。

可以具体表现在:(1)景观题材的选择与刻画;可以用刻画等来装饰广场,赋予其文化气息。(2)(3)环境小品造型:环境小品的设计,从传统器物中吸取营养,以利于文化信息的传递。如文化广场中央的地灯。

小结

广场设计不仅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要求,更要考虑的是人的行为,人们个人或群体的平凡、琐碎的需要。因此在广场设计中,建筑师不能主观臆断,独断专行,将自己设计的东西强加给使用者。建筑师应更多地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研究,创造出与人们行为相适的空间,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具魅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