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副本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学生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副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

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与珠江相通的省(区)是( )

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 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4.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

A. -2℃,400mm B.8 ℃,600mm C. 0℃,800mm D.4 ℃,1200mm 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8---9 8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9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1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11.该工厂布局首先考虑靠近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12.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 A.城市化 B.全球化 C.本地化 D.工业化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图1是其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14.图6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15.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

A.美国硅谷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鲁尔区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读右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城市的形成与A市区位相同的是( )

A.拉萨 B.攀枝花 C.武汉 D.深圳

17.城市B是我国重要商业中心,下列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物资充足 C.交通便利,物资流通方便 D.地平江阔,水域、陆域条件好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2

每年高达60亿元。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 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读右图,回答21~22题。

2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③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④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

业区, 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23—25题: 2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 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P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2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130°E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图8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6.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3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8.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9.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读下图,完成30题。

30.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最大 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