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二三全)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二三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CH3COCOOH + 4[H]—→ 2CH3CH2OH(酒精) + 2CO2 + 少量能量 ③总反应式: 酶

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 能量(生成ATP2mol)

或 酶

C6H12O6—→ 2C3H6O3 + 能量(生成ATP2mol) ⒊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

⒋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⒌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CO2和CH3CH2OH的检测

①CO2 + 澄清石灰水—→浑浊;CO2 + 溴麝香草酚蓝—→黄色(颜色变化过程:蓝色→绿色→黄色);

②CH3CH2OH + 重铬酸钾 + H+→灰绿色(颜色变化过程:橙色→灰绿色); 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⒈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①1771年 英,普利斯特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779年 英格豪斯 绿叶在有光条件下可以更新空气 ③1864年 德,萨克斯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④1880年 美,恩格尔曼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产

生氧气

⑤20世纪30年代 美,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⑥20世纪40年代 美,卡尔文 卡尔文循环

⒊捕获光能的色素:①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②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③分离色素的方法:纸层析法

④种类:叶绿素(3/4):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橙

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⑤层析的结果:四条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也,ab

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

素b)

⑥分离最快的色素:胡萝卜素;含量最多的色素:叶绿素a;含量最少的色素:胡萝卜素;分离最慢的色素:叶绿素b

⑦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

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⑧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和用棉塞塞紧试管口的原因是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

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⑨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⒋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

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⒌光合作用的过程:⑴光反应阶段:①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条件:光、色素、酶、H2O

③过程: 水的光解:2H2O—→4[H]+O2 (为暗反应供[H]) 质 酶 物变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为暗反应供能)

④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⑵暗反应阶段:①部位:叶绿体基质 ②条件:多种酶,[H],ATP,CO2 ③过程: 酶

CO2的固定:CO2 +C5—→2C3(CO2的固定)

物质变化 酶

C3的还原:2C3—→(CH2O)+ C5([H]做还原剂,消耗ATP,(CH2O))

④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 光:主要影响光反应(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强度,光照时间均有影响); ②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影响酶的活性) ③CO2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 ④水:影响气孔的开闭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⑤无机盐:主要影响酶,ATP等物质的形成

⒎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物质

合成方式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

氧化成HNO3。

⒏相关小结:①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②光合作用的最有效光是白光,其次是蓝紫光和红光的复合光即品红光,然后是蓝紫光,红光,最无效光是绿光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重点内容)

⒈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②细胞的核质比 ⒉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⒊方式:①有丝分裂 ③无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⒋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①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

②分裂间期: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之前(90%~95%)

③分裂期: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注: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①间期: D复蛋合现单体(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出现染色单体,细胞体积略有增加) ②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崩解,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③中期:形定数晰点道齐(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是染色体形态观察和记数的最佳时期

④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变为0,在纺锤丝的牵

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⑤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重建,核仁重现,

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此时高尔基体

的活动频繁,合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⑥相关概念: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纺锤体、赤道板(有名无实)、细胞板

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

⑴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复制(形成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共有中

心粒4个,中心体2个)

⑵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动物细胞: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⑶末期:子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 ①植物细胞: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②动物细胞:细胞中央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⒎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子代细胞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的含量变化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2N→4N 4N→2N 染色单体数目 0→4N 4N 4N 4N→-0 DNA分子数 2N→4N 4N 4N 4N 4N→2N 0 ⒐相关小结:①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出现,加倍,消失依次出现在:间期,

前期,后期,末期

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和减半分别发生在间期和末期

⒑无丝分裂: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但是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如:蛙的红细胞) ⒒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各步骤的目的:

① 解离:15%的HCl:使果胶成为果胶质,解除细胞间的粘连;95%的酒精:杀死

细胞(根尖细胞被杀死,细胞间质溶解,细胞容易分离);

② 漂洗:去除多余的解离液,特别是盐酸。因为染色时用的是碱性染料,酸碱反应

会影响染色效果 ③ 染色:便于观察;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 ④ 压片:使组织细胞分散

(2)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3)视野中看到的细胞90%—95%处于间期,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是死细胞 第2节:细胞的分化

⒈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① 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②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

③原因:细胞中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体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 ④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

⒉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个体) ①原因:已分化体细胞含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②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如: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⑤ 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多莉) ⑥ 细胞全能性: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⒊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⒈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①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如皱纹);

②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如白发);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如老年斑);

④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⒊细胞衰老的原因:①自由基学说②端粒学说

4.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①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有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 癌细胞的特征:①能够无限增殖;

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③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3. 致癌因子的种类:

①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煤焦油,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等(香烟的烟雾中有20多

种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150多种

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

和分裂失控而成为癌细胞(一般要积累5~6个基因突变,才会发生细胞的癌变)

必修2遗传与进化会考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