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重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居住区规划设计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章

1.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人口规模为主要指标)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户数(户) 人口(人) 居住区 10000~16000 30000~50000 小区 3000~5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一般情况下。我国所在地区纬度越低的南方城市,或选用住宅层数越高,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其用地规模越小。 2.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①住宅用地

1.居住区用地②公建用地 ③道路用地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④公共绿地

2.其他用地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内容)

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则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②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③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⑤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 5.基础资料依据:(P32页)

①政策法规资料项目(城市规划法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绿化以及工程管线等有关规范;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等) ②人文地理资料项目(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

③自然地理资料项目(地形图、气象、工程地质、水源)

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城市给水管网供水、排水、防洪、道路交通、供电等)

6.现状、区位分析(P34页) 7.什么是区位?

区位,指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第三章(重点)

1.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P42页)

主要考虑人口规模、配套设施和行政管理,即按人口规模划分为居住区级(3~5万人)、居住小区级(0.7~1.5万人)、居住组团级(1~3千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2.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分值高,结合特点进行布局,P44-54图)

1.片块式布局: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的群体,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

2.轴线式布局:轴线由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3.向心式布局: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

4.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构成的空间无方向性。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要适当控制建筑层数。

5.集约式布局: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一些旧城改建和用地紧缺的地区尤为适用。 6.隐喻式布局:把某种事物进行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增强环境感染力,“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7.综合式布局:多种形式综合布局。 8.几项有关技术要求 ①关于出入口

A.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B.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150m C.人行出入口间距≧80m

D.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E.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F.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75° ②尽端式道路

长度≧120m,并应设面积≦12m*12m的回车场 3.道路纵坡i(%)、最大纵坡坡长L(m)一般要求: A.机动车道 0.2≤i≤8.0;L≤200 B.非机动车道 0.2≤i≤3.0;L≤50 C.步行道 0.2≤i≤8.0;L≤300 D.无障碍通道 0.5≤i≤2.5;L≤250

4.公交站: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市郊或近郊居住区,应为居住区设置专用公交线路,公交站服务半径≧500mm。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