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3套┃2020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试卷合集3套┃2020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最后模拟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方案或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水和生石灰制取熟石灰

B.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锌粉 C.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会变为红色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用水和生石灰制取熟石灰实验方案是正确的;因为生石灰和水能发生反应生成熟石灰;B.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锌粉实验方案是正确的;镁粉和锌粉与盐酸反应而铜粉不反应;C.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实验方案是正确的;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会变为蓝色,故答案选择D 考点:实验方案评价、现象的叙述

2.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2:1 B.通过过滤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 C.纯净水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

D.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故错误;

B、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减少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的含量,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错误;

C、水本身也是一种化学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正确; 故选D。

3.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能比较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因为酸的浓度还不同。D不能测定空气中 O2 的含量,因为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气体,影响气体。故选BC.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4.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电器着火,为了防止漏电而造成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可用水浇灭,因为水浇下去会立即沸腾,而四处飞溅,应盖上锅盖,再熄灭火源,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做法正确,故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根据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电器着火容易造成漏电,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处理;在灭火或逃生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5.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解析:C

【解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D、燃烧、摩擦等都可以产生热能,所以说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得到热能是错误的,错误。故选C。

6.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1)(4) C.(1)(2) 解析:D 【解析】

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乙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甲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

解:(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是乙中的氨气分子溶解在甲中形成了氨水,故此解释错误.

(2)变红的原因是氨气分子的原因,大烧杯内壁无特殊微粒,故此解释错误. (3)此叙述正确叙述了氨气分子由乙扩散到甲的过程,故此解释正确. (4)使酚酞变红是碱性物质氨水的性质,此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分子扩散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氨气分子扩散的实质又较明确的认识,须知道知道分子扩散的过程,同时也要对氨气的性质有所了解,属于一道基础性实验题.

7. “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O 解析:B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详解】

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

B.N2

C.O2

D.H2

B.(2)(3) D.(3)(4)

C:2-2=0,H:8-4?2=0,N:2+2?2-0=6,O:2?4-2?2-4?1=0,所以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

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故选B。

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D.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