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8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专题突破训练3 Word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课堂新坐标2018版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专题突破训练3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 [正反应放热,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T1最小,反应速率最慢,A、B项错误;CO的转化率越大,正向进行程度越大,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少,平均摩尔质量越大,M(a)>M(c),D项错误。]

8.(2016·安徽十校联考)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1 mol B气体充入2 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A(g)+B(g)xC(g)+D(s),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方程式中的x=1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D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D [t2时刻时C的浓度瞬间增大,且平衡不发生移动,排除法:温度、催化剂均不可,只改变C的浓度也不符合,只能采取相当于加压的措施或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A、B、C,所以此反应为等体积反应,x=2,A、B项错误;C项,D为固体,错误;D项,t1时刻达到平衡时,依据三段式进行计算:

A(g)+B(g)2C(g)+D(s) 始态/

(mol·L-1) 0.5 0.5 0 0 反应的量/

(mol·L-1) 0.25 0.25 0.5 平衡/

(mol·L-1) 0.25 0.25 0.5 K=4,t1~t3间温度相同,正确。]

9.(2016·湖州三校联考)根据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ΔH<0 B.由图乙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 C.由图乙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

D.图丙在10 L密闭容器、850 ℃,反应到4 min时,放出51.6 kJ的热量 D [由图甲可知,T2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升高温度,Z%减少,X%增多,所以ΔH<0,A错误;由图乙可知,反应自t3时开始一直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6时NH3的体积分数最小,B错误;由图乙可知,t3时如果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v逆,C错误;由图丙可知,反应进行到4 min时,则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L-1×10 L=1.2 mol,所以放出的热量为51.6 kJ,D正确。]

10.(2016·西安质检)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充入一定量X和Y,发生反应X(g)+aY(g)2Z(g)。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容器 甲 乙 丙

容积 温度 反应起 始量 0.5 L T1 1 mol X 0.5 mol Y 0.5 L T2 1 mol X 0.5 mol Y 1 L T2 4 mol X 2 mol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5812192】

A.20 min内,甲容器反应速率v(X)=0.075 mol·L-1·min-1 B.该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

C.其他条件不变,若缩小乙的体积,Y的转化率不变

D.10 min时,向丙容器中再加入2 mol Z,达新平衡前,v(正)、v(逆)均逐渐增大

C [甲容器中,20 min内Z的浓度增加1.5 mol·L-1,所以v(Z)=0.075 mol·L

-1

·min-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知,v(X)=0.037 5 mol·L-1·min-

1

,A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两容器中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再结合图像可知乙先达到平衡,所以乙的温度高,但Z的含量低,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丙中起始时X、Y的浓度是乙中X、Y的2倍,结合图像可知,达平衡时,丙中生成物Z的浓度是乙的2倍,所以a=1,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项正确;10 min时,丙容器中已经达到平衡,加入2 mol Z,逆反应速率瞬时增大,正反应速率瞬时不变,然后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直至再次达到平衡,D项错误。]

11.(2017·西安联考)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xA(g)+2B(s)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Ⅱ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__K2(填“>”“=”或“<”)。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图像的分析?0.45-0.25? mol/L能力及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能力。(1)0~10 min内v(A)==10 min0.02 mol/(L·min)。(2)根据题图可知,0~10 min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为0.2 mol/L,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为0.4 mol/L,x、y之比等于A、C的浓度变化量之比,故x∶y=0.2∶0.4=1∶2。(3)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而容器容积不变,因此0~10 min容器内压强变大。(4)根据图像可知,10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反应速率加快,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或加入催化剂;12~16 min,反应处于平衡状态,16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A的浓度逐渐增大,C的浓度逐渐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升温。(5)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由于16 min时升高温度,则K1>K2。

[答案] (1)0.02 mol/(L·min) (2)1∶2 (3)变大 (4)④⑥ ④ (5)>

12.(2017·合肥模拟)自从1902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研究出合成氨的方法以来,氮的固定的相关研究获得了不断地发展。

【导学号:95812193】

(1)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的部分平衡常数K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