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试卷(绝密)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基试卷(绝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这个最佳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题号对应的位置上,每题1分,共15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为(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 3、矛盾是指( )

A、人们思维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前后不一致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在事物中能够排除的不一致性

D、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事物的自相冲突

4、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

A、规律是普遍的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是固定不变的 D、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

5、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最能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的是( )

A、 事物都是联系的 B、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C、 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6、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不改变事物的质,只是量上的扩张

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D、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A、 是否合乎逻辑 B 、实践 C、 大多数人的意见 D、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9、商品经济是( )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一般社会财富的代表

1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 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12、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 )

A、投资兴办企业 B、参与制 C、资本积累 D、暴力掠夺

13、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 )

A、贸易全球化 B、资源配置国际化 C、生产全球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14、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 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15、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为( )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后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题号对应的位置上,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2、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 A、生产使用价值 B、形成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创造剩余价值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最关键的因素( ) A、周转时间 B、离市场的远近

C、不变资本的节约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5、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 )

A、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 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C、巩固政权的任务 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2、简述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4、和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 ,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 据说是“镇水” 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 l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 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床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

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7分)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谈谈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8分) 2、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一些论述:

材料1: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失业问题、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2: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材料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请回答:

(1)、材料1看待科学技术的观点错在哪里?(4分) (2)、材料2看待科学技术的观点错在哪里?(4分) (3)、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7分) 3、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使用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佩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5分)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5分)

5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最佳答案,请把这个最佳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题号对应的位置上,每题1分,共15分)

1 2 A A 9 10

3 B 11

4 B 12

5 D 13

6 D 14

7 B 15

8 B

C A B B B A 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题号对应的位置上,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ABCD

4 AC

5 AD CD

ABD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每个要点1.5分) 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简述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答:(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分)(2)、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4分)

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每个要点2分) 答:(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4、和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第一个要点2分,其它每个要点1分) 答:(1)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了新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有了新的变化。(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变化。(5)政治制度有了新变化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每个要点2分) 答:(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答: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7分)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超了这个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的对待常理, 因而判断失误。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谈谈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8分)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我们要看到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