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注意诗中的两个“一”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区分平翘舌音的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选正确后,再读一读古诗,达到把每个字读正确。

第四题为的是复习巩固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练习前可先背一背课文;填写时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填写后同座可交换看一看,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出课题,范读课文。

1.提问:在花、草、鱼、鸟中,你们最喜欢什么? 2.揭示课题,简介课文:诗人白居易赞美草的古诗。 3.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学习生字词,解释“离离”“岁”“荣”。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填空练习。 五、参考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远芳侵古道, 一岁一枯荣。晴翠接荒城。 野火烧不尽,又送王孙去 春风吹又生。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来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大诗人。陕西渭南县人。出身比较贫寒,29岁中进士。经历了安史之乱时期,使他对当时社会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许多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荒淫腐朽的本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教学反思:

《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一 导入

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同学们还会背吗?背给老师听听吧,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对了,李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的好朋友,我们都把他尊称为“诗圣”,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吗?对了,杜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名字叫做《绝句》。 二 正课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解题《绝句》,“绝” 绞丝旁+色 2简介杜甫,注意“甫”字的读音。(幻灯片演示)。

3我们一起和生字打打招呼吧,出示生字卡片“绝 泊 岭 窗 鸣 柳 吴 鹭”。全班齐读,请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跟读。 4 齐读古诗两遍,抽生分别读四句。

5 音箱范读,注意字音字词和情感。听了朗读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古诗是有节奏的,跟着老师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读一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师读古诗,生闭眼想象诗中景物。请生说图中的景物“黄鹂 白鹭 蓝天 柳树 房屋 船 雪山”,请同学们找一找景物所在的诗句读一读。 2讲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么多美景中,诗人首先看到了什么?(黄鹂 柳树)多少黄鹂,什么样的柳树,黄鹂在柳树间做什么,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句诗。

然后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多少白鹭,白鹭在什么地方,青天是什么? 这两句诗美吗?颜色多吗?(黄 白 绿 蓝),读一读第二句诗 3讲解生字“绝 鸣 柳”

4讲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接下来,诗人把目光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什么呢?(雪山),讲解“窗含”“千秋雪”。诗人准备写下这美丽的景色时,低头一看,见到了江面上的什么景物?

5介绍生字:“窗 含 岭 泊 吴”

(三)感受意境,情感升华。读出感情,背诵默写。 (四)拓展延伸

找相应的词语,教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得词语。(如两个-一行 黄鹂—白鹭 窗—门 西岭—东吴 千秋雪—万里船) 三 作业 背诵这首古诗,并且能默写。 教学反思:

《长行歌》教案

教学目的:

1.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读古诗,理解诗意,

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3.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 五、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六、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反思:

《回乡偶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 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所见》、《咏柳》诗歌的图片。

师: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积累的诗句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

3、师:小朋友们看,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那你们知道咏柳的作者是谁吗?(生:贺知章)

5、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由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歌,题目叫—《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法指导

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过四关,这四关分别是: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顺利过关吗? 三、第一关:我会认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师:好了是吗?那陈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 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四、第二关:我会解

1、解题:你会扩词吗?我们来扩词!

回:回家 回来 回到 乡:家乡 故乡 乡土 偶:偶然 偶尔 偶遇 书:读书 书写 书信 连起来就是:回到家乡偶尔写下这首诗。 2、第一句:离:离开 回:回来

整句句意:年轻时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 第二句:音:声音 口音 改:改变

整句诗意:我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 第三句:识:认识

村里的儿童已经不认识我了 第四句:客:客人 何:哪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