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课时

1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集体、分组、个人)

2 学习生字:泳、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马、乌、鸟、写、毛、车。

(二)新授 1 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写。 2 学习写字 (1)出示:马、乌、鸟、写。 观察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么?请你找出来。(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 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并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先书写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观察:在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 3 指导学生在学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学生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五 作业安排 1 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搜集一些有关鹅的资料,了解更多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文章读一读,知道更多有关鹅的有趣的故事。

七 教学反思 《咏鹅》是一首古诗吟唱歌曲。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画、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首先是反复吟诵,品读韵语的语言美。其二,要开展想象,再现韵文的意境美。只有通过反复咀嚼,才能领会其言外之意,词外之情,感悟语言的凝练美。

教学反思:

《相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相思》 二、初读感知 1.范读《相思》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说说《相思》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五、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六、设计板书

相思

·王维 盛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教学反思:

《春晓》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教学反思:

《草》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这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4个生字,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小草,了解有谁种它,长得怎么样。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荒原野草图。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原、岁、吹”的音,记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组成,不能写成“泉”;“吹”右边第二笔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写成“乂”。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重点笔画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岁”字上部的“山”与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长,不能写得一样长;“吹”字左边的“口”稍窄些,右边的“欠”稍宽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齐,撇、捺相交在中线上。

(三)词句教学

古诗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全都准确理解,学生只要熟读背诵大概了解诗意就行了。本课中个别词与学生日常用语有所差别,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指“年”;“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一是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