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方案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方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质量标准 五、施工工艺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七、成品保护问题 八、质量记录

九、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十、安全措施

1

一、 编制依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994年版) 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4、《防雷接地工程与等电位联结》 5、05D10标准图集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二、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按三类防雷设防,采取以下措施:

1、 防直接雷的接闪器利用Φ10镀锌圆钢为避雷带,设于建筑物顶部屋檐上,

凡屋顶裸露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均需与避雷装置焊接。

2、 引下线利用四根以上框架柱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引下线与避雷带均通过预

留埋件焊接,引下线个连接处主筋均由土建可靠焊接,并于室外地平下0.8m处由预留埋件焊接出,并出墙外皮1.0m以上,另在建筑物四角结构柱距室外地平0.5m处各预留暗装断接卡子盒与柱主筋焊接,以便实测接地电阻。

3、 本工程利用基础钢筋网及桩筋为防雷及电气保护共用接地极,接地连接线

利用建筑物桩台板外圈>Φ10两根桩台板板面钢筋作环行连接,环行连接线需与所经过的桩内四根主筋可靠焊接。建筑物上部所需接地线均从环行连接线引出,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达不到要求,需增加人工接地极。

三、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 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齐全。 (2) 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3) 施工前应组织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材料

(1) 接地装置主材: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铜排等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且全部为镀锌材料,产品有材质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2) 辅料有铅丝、各种螺栓、垫圈、支架等均为镀锌制品。 (3) 电焊条、沥青漆、油漆、支架、预埋铁架、水泥、砂子等。 3、 机具设备及劳动力准备

(1) 手动工具:电工组合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台钳、铁锹、铁镐等。 (2) 电动工具:电锤、冲击锤、电焊机、角磨机等。 (3) 测试工具:小线、线坠、卷尺、粉线袋、水平尺等。 (4) 其他工具:大绳、倒链、紧线器等。

(5) 劳动力: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安排焊工2人,小工2人,电工1人。 4、 作业条件

(1) 接地装置防雷引下线及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 ① 敷设接地极及干线的沟槽开挖完毕。 ② 随土建基础地板及结构钢筋施工过程中。 (2) 室内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① 支架安装完毕。

2

② 保护管已预埋。 ③ 土建初装修已完毕

(3) 屋顶避雷带、避雷网、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 ① 避雷带、避雷网支架已经做完。 ② 防雷引下线施工完毕,避雷苗子已留好。 ③ 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④ 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已搭设完毕。

四、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

位置设测试点。

(2)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小于1m,

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4) 接地模块顶面深度不应小于0.8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

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底层情况。

(5) 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上层接触良好。 (6)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

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且无遗漏。

(7) 变压器、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8) 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上与接地干线间焊接

金属跨接线。

(9)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

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2、 一般项目

(1) 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

等防松动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

(2) 避雷带应正平顺直,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

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当设计无要求时支持件间距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85米。圆钢、角钢及钢管接

地极应垂直埋入深度不小于2.5米,间距不应小于5米。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漆做防腐处理,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B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若直径不同时,以大直径为准。

C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D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其余均应有防腐措施。

(4)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钢材,热浸镀锌处理,最少允许规格尺

寸符合表1的规定:

3

种类、规格及单位 地 上 室 内 圆钢直径 (mm) 扁 钢 截面 (mm2) 厚度 (mm) 角钢厚度 (mm) 钢管管壁厚度 (mm) 6 60 3 2 2.5 室 外 8 100 4 2.5 2.5 地 下 交流电流回路 10 100 4 4 3.5 直流电流回路 12 100 6 6 4.5 (5) 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用平线把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

接地模块焊接处的材质应相同,钢制的采用热镀锌扁钢,引出线不小于2处。

(6) 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

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7) 接地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钢套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

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8) 变配电室内明敷设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便于检查、敷设质量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查。 B、 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

10~15mm C、 当接地线跨接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D、 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

地柱或接地螺栓。

E、 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段为15~100mm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F、 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

地;有电缆头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G、 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门铰链外的接地连接,

应采用编织铜线,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H、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

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I、 避雷带支架应做不小于5KG的拉力实验。

J、 环行接地装置埋设位置距建筑无不宜小于1.5m,除环行接地装置外,接地体

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3m以外,当接地体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当接地遇有白灰焦渣层而无法避开时,应换土或用水泥砂浆进行保护。

五、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2、 操作方法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