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险、危亡当dānɡ 4.通“ 怠 ”。懈怠。 1.对等;相当。 2.对着;向着。 3.担任;充当。 4.承受;承当。 例:“商之先后,受命不殆。” 《诗经·商颂·玄鸟》 例:“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 《礼记·王制》 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例:“猥以微践,当侍东宫。” 《陈情表》 例:“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窦娥冤》 例:“北邀当国者相见。” 《指南录·后序》 例:“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例:“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 當 本义:对着、向着 5.主持;执掌。 6.抵敌;抵当。 7.应该;应当。 10.连词。相当于“倘”例:“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 《荀子》 “倘若”。表示假设。 11.判处。 dànɡ 1.适宜;适当。 2.当做;算是。 3.抵押。 道dào 1.道路。 2.取道;经过。 3.方法;途径。 4.事理;规律。 本义:道路例:“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史记·蒙恬列传》 例:“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礼记·乐记》 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 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左传·哀公八年》 例:“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项羽本纪》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例:“于是废先王之道。” 《过秦论》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 例:“不如小决使道。”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史记·高祖本纪》 例:“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赤壁之战》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3.引申为正确。 本义:得到、获得例:“‘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 4.满足;得意。 5.适宜,得当。 6.用在动词前表示能够。 děi 度dù

必须。 1.计量长短的标准。 例:“必得定从而还。” 《史记·平原君列传》 例:“同律、度、量、衡。” 《尚书·舜典》 5

例:“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例:“阴阳和而万物得。” 《札记·郊特牲》 例:“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钟山记》 道 5.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6.道德;道义。 7. 说;讲述。 dǎo 1.疏通。 2.先导;引导。 3.介词。从;由。 D 得d? 1.获得,得到。 2.指收获,得益。 得

2.程度;限度。 3.法度;规范。 4.胸襟;器量。 例:“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论积贮疏》 例:“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 例:“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史记·高祖本纪》 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7.泛指过。用于空间或时间。 du? 1.丈量;计算。 2.推测;估计。 例:“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论语·颜渊》 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是昨非。” 《归去来兮辞》 例:“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 《淮南子·泛论训》 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 度 本义:法度、制度 5.打算;计较。 6.量词。次,回。 F 非fēi 1.违背,不合。 2.不对;错误。 3.责备;反对。 4.不,不是。 非 本义:违背、相反复fù 1.还,返回。 2.恢复;康复。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 《左传》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3.重复;反复;回环。 例:“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複 本义:回来 4.告诉;回答;回复。 例:“王辞而不复。” 《史记·司马相如传》 5.又;更;再。 6.报复。 例:“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盐铁论》 7.谓免除徭役或赋税。 例:“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史记·高祖本纪》 8.通“ 覆 ”。庇护;覆盖。 负fù 1.以背载物。 2.承受;担负。 3.依恃;凭借。 4.背弃;辜负。 本义:背负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 例:“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例:“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孙子·谋攻》 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汉书·邓通传》 例:“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左传·襄公十四年》 例:“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促织》 負 G 盖ɡài 5.战败;失败。 6.亏欠;拖欠。 1. 用白茅编成的覆盖蓋 2.遮阳障雨的用具。指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 《两小儿辩日》 6

车篷或伞盖。 3.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4.遮盖;覆盖。 5.超过;胜过。 例:“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张衡传》 本义:盖房的茅苫 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 例:“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 6 .副词。大概,大概是;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恐怕。 7.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 例:“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季氏将伐颛臾》 8.语气词。多用于句首。 例:“盖儒者所重,尤在于名实。” 《答司马谏议书》 h? 故 ɡù 通“ 盍 ”。何。 1.缘故;原因。 2.事,事情。 例:“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例:“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孟子》 故 本义:事、事情3.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例:“国有故。” 《周礼·天官·宫正》 4.指旧的事物。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5.指旧交;旧友。 6.过去;从前。 7.副词。本,本来。 8.副词。故意。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例:“燕太子丹,故尝质于赵。” 《史记· 刺客列传》 例:“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 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9.副词。特意;特地。 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10.连词。所以,因此。 例:“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顾 ɡù1.回首;回视。 2.视,看。 3.探望;访问。 例:“相如顾召赵御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 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 4.顾惜;眷念。 5.但是,却;反而。 例:“念父母,顾妻子。” 《报任安书》 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 6.只是;不过。 例:“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7.岂;难道。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顧 本义:回头看 G 固 ɡù 1.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2.稳固;安定。 3.固执;顽固。 固

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 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7

4.安守;坚守。 本义:城例:“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蔺相如固制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郭坚固,5.副词。一再;执意、地形险要 坚决地。 6.副词。原来;本来。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7.副词。的确;确实。 例:“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8.副词。固然。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周南·桃夭》 例:“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例:“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 归 ɡuī 1.古代谓女子出嫁。 2.归还。 3.返回。 4.趋向;归附。 歸 本义:女子出嫁kuì 国 ɡu? 通“ 馈 ”。赠送。 1.国家。 2.国都。 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诗·邶风·静女》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例:“去国还乡。” 《岳阳楼记》 國 本义:诸侯的封地;诸侯国都3.古代王、侯的封地。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 4.地方;地域。 5.指代表国家的。 6.建国;建都。 例:“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硕鼠》 例:“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 例:“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左传》 过ɡu? 1.经过。 2.超过,超越。 3.过分;太甚。 4.来访;前往拜访。 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赤壁之战》 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例:“愿枉车骑过之。” 《陵君窃符就赵》 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例:“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例:“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過 本义:走过、经过 5.过失;错误。 6.怪罪,责难。 1.疑问代词。什么。 2.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H 何h? 何 本义:负荷、担、扛3.疑问代词。怎么样。 例:“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4.副词。多么。表示感叹。 5.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缘故。 6.通“ 呵 ”。谴责,呵斥。

8

例:“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史记·屈原列传》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