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读写议-青年毛泽东hc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毛概读写议-青年毛泽东h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毛泽东少年求学之旅 ------读《毛泽东传》1有感

文管1501 何冲

《毛泽东传》第一章内容写到农门少年出乡关,求学长沙岳麓山湖南第一师范院校,后经历了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主义”纷争等艰辛历程,逐渐成长、丢掉幼稚,建立井冈山革命区的历程。

毛主席出生于韶山一个小康的行商家庭,父亲严格固执,母亲温顺贤惠。他在十六岁时走出了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向往这更广阔的天地,留下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毛泽东深切地关心着这个国家,他努力而急迫学习,放开眼界,广交朋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深入的和同学们交朋友,学习新思想。在武汉革命爆发后,参加了一年革命军队。退出军队后,他于图书馆待了一年,刻苦自学了大量中外书籍。他说人当博而后约,只有先丰富自己,才能言之有物,萌发自己的想法。一年后,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继续自己的求学和探索之旅,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也锤炼了自己的思想和品格。

毛泽东的思想在青年时期经历了数次大的转变,受其母亲影响,毛泽东自小同情贫弱,乐于助人。其父亲毛贻昌善于经营,克勤克俭,精明刚强,对毛泽东兄弟的要求严格,养成了毛泽东吃苦耐劳,勤快朴实,不怕艰难的精神。对农民的疾苦也有了深入体会。

在刚刚走出韶山时,从维新派那里接受了政治启蒙,对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十分钦佩,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许多年后,他将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强大的道路,这一切成就都基于他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关怀。

武昌起义爆发后,毛泽东主动加入了长沙革命军,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在当兵期间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也不忘了解时事政治,提升自我政治素养。

退役后,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半年后,因不

1

《毛泽东传》主编逄先知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满学院刻板的校规和有限的课程,他断然决然的退学了。毛泽东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是敢于采取哪怕惊世骇俗的行动的。

挣脱了校规的束缚,毛泽东给自己制定了庞大的自修计划。在省立图书馆自修的一年中,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十八、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等著作。这段时间给他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让他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了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

一年后,毛泽东重回校园,进入湖南四师,后四师并入一师。一师的生活对毛泽东的人生起了重要的意义,是他青年时期又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说道一师,就不得不提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老师杨昌济了。杨昌济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他要求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以后以理想为目标努力奋斗。对于学问,鼓励学生“贯通古今,融合中西”,要有自我分析的批判精神。他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光明正大的人。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尊敬其为人,杨昌济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给毛泽东很大的影响,毛泽东记到:“弟观杨先生之涵宏好大,以为不可及。”

在毛泽东青年求学时期,他不仅在成绩上一直名列前茅,也一直保持着健身的习惯。他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他曾写道“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以后在他的一生中确实一直表现出那种坚忍不拔、冲破重重阻力、一往无前的惊人毅力,而他的毅力则是建立在对事物能够看得透的基础上的。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重视课外活动,曾担任学友会总务,在毛泽东的实际主持下,学友会开展了诸如成绩展览会、讲演会、辩论会、运动会等课余活动。学校曾办过工人夜校,免费向工人传播知识,但是办的却很不成功。由毛泽东接手后,他重写了《夜校招学广告》,使之更能为工人们所明白,倾吐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的拳拳之心。最初广告托警察张贴到街头,但是几天过去了,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在经过和同学们的分析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首先人们对警察有惧怕的心理,其次大部分不识字的工人是不会看街头广告的,最后是人们对免费读书的事情持怀疑态度。再弄明白情况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分头行动,到工

人的聚集区,边分发广告边演讲,细细解释,消除大家的疑虑。不久,就有百余人工人主动报名入学。类似的事情多不胜数,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毛泽东不仅培养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和为人处世的手段,也养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在毛泽东的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毛泽东收获了友谊和爱情,也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以进步,胸怀也更广阔。正如毛泽东后来回忆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作为一名旧中国普通农家的孩子,毛泽东最终缔造了新中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里固然有各种机遇和命运的因素,但他的品格和行为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去积极借鉴的。从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身上,我们能认识到,首先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关心,其次是对世界和自我的积极探索,用新思想不断的改造自我,锤炼坚毅、成熟的品行,同时积极参加实践,在世界与自我的沟通中走向进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