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原理与应用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色彩原理与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色彩原理与应用

注:人眼能分辨明暗层次的数目约在600种左右

④与亮度的关系:亮度太大或太小时,人眼分辨明度差别的灵敏度就会降低,只有在亮度适中的场合,人眼的明度分辨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注:在中等亮度条件下,人眼能分辨的10000种左右的色彩 (3)饱和度(纯度或彩度):

①定义:反射或透射光线接近光谱色的程度,表示离开相同明度中性灰色的程度 ②饱和度的表示:一般以色彩中的含单色光成分的比例乘以百分数表示 注:

⑴可见光谱中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光

⑵在纯色的颜料中加入白色或黑色后,就会降低颜色的饱和度,所以饱和度可理解为含颜色多少的程度,也可说是含“灰”的程度

③物体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反射光谱色光的选择性 注:

⑴物体对光谱某一较窄波段的光反射率高,而对其他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则表明它有很高的光谱选择性,其饱和度就高 ⑵如果物体能反射某一色光,同时也能反射一些其他色光,则该色的饱和度就小 ⑶在照明适中的情况下,有最大饱和度的可能是红光 (4)三者关系:

①颜色三个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色度:色相和饱和度

注:彩色物体既有色度又有明度,消色物体只有明度没有色度

②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只有在照明亮度适中的时候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亮度极低或极高的场合,很难区别色彩的色度④光谱反射率曲线表示颜色三属性

a.曲线的峰值反射率对应的波长(主波长)表示该色彩的色相 b.曲线的峰值反射率高低为不同的明度 c.曲线反射峰的宽窄为色彩饱和度的高低

七、颜色恒常性:

1、定义: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后,我们对颜色的感觉仍然保持相对的不同 2、原因:

①与物体的物理属性有关

②与人的记忆、经验、知识有关,受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

③颜色恒常现象与周围环境的参照对比有关(比上者更可信点) 八、颜色的适应:

5 / 26

色彩原理与应用

1、定义:人眼在颜色刺激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 2、类型:

(1)亮度适应:

①明适应:由暗环境进入亮环境后的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②暗适应:由明环境进入暗环境后的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2)颜色适应:

①定义:人眼对某一色光适应后,观察另一物体的颜色时,不能立即获得客观的颜色印象,而带有原适应色光的补色成分 ②负后像现象:在一个白色或灰色背景上注视一块颜色纸片一段时间,当拿走颜色纸片后,仍继续注视背景的同一地位点,背景上就会出现原来的补色,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注:正常视觉的人能分辨物体空间两点间的最小视角为1′ 九、颜色对比:

1、定义:在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 2、类型:

(1)同时对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同时并放在一起,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2)连续对比:

①定义:先看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②特征:对比着的双方具有颜色的不稳定性

3、色彩同化:不同的色彩配置在一起时并不总会产生这种对比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会产生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的现象 注:

⑴由几种色彩组成的画面是出现对比还是同化往往还要看这色彩组成的形状,一般较为大块的色彩配置时易引起对比 ⑵由对比而产生的色彩感觉,只是发生在观察者的眼睛中,并非色彩的真正变化 十、色觉缺陷:

1、三色觉者:能够分辨出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混合的各种颜色的人 2、色盲:不能分辨颜色,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

3、色弱(轻度异常色觉者或异常三色觉者):分辨颜色的能力差,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弱和绿色弱 十一、颜色的混合规律: 1、色光混合(加色混合):

(1)定义:不同的色光或色料的反射光同时或在极短的时间内刺激了视网膜,从而产生另一种新色调的混合形式 (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紫 注:这3种色光本身各自独立,即其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其余两种色光混合产生

(3)等量混合:

①R ? G ? Y(红光 ? 绿光 ? 黄光) ②R ? B ? M(红光 ? 蓝紫光 ? 品红光) ③G ? B ? C(绿光 ? 蓝紫光 ? 青光)

④R ? G ? B ? W(红光 ? 绿光 ? 蓝紫光 ? 白光)

6 / 26

色彩原理与应用

(4)不等量混合:遵循质量中心定律,混合的结果偏向于相对含量比较高的一方

(5)互补色光:凡是两种色光相加后呈现白色光 R ? C ? W(红光 ? 青光 ? 白光) G ? M ? W(绿光 ? 品红光 ? 白光) B ? Y ? W(蓝紫光 ? 黄光 ? 白光) 注:色光相加,越加越亮 (6)类型:

①色光直接混合(视觉器官以外的色光混合):光源在发射光波的过程中直接混合

②色光间接混合(光反射混合):在视觉器官内进行的色彩混合

a.色光的静态混合(并列混合或空间混合):

I.定义:在一个平面上有不同的色块,当这些色块的面积很小或距离观察者很近时,它们的反射光就能投射到人眼视网膜的同一部位,从而产生新色调 II.条件:视角?1?(色点小或观察距离足够远)

III.应用:并列网点呈色,呈色显象管荧光粉的呈色 a.色光的动态混合(相继混合或时间混合): I.定义:当不同的色彩以一定速度交替呈现在眼前时,在人们的眼睛里就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混合现象 II.条件:视觉残留(

1s) 10III.应用:顺序制彩色电视的色彩基础 2、色料混合(减色混合):

(1)定义:不同的色料经混合后,吸收的光波增加而体现颜色的反射光波或透射光波被减少了

(2)色料:凡是能涂、印、染,并能进行选择性吸收的物体 (3)类型:染料、颜料 染料 颜料 上色范围 整体染色 表面染色 溶解性 溶解于水 不溶解于水 色域 色域大 色域小 品种 品种多 品种少 饱和度 色彩鲜艳 色彩暗淡 (4)色料三原色:青、品红、黄 吸收 反射光 色料三原色 俗称 油墨(习惯命名) R光 G+B光 C色 蓝墨 天蓝、孔雀蓝 G光 R+B光 M色 红墨 桃红、玫瑰红、洋红 B光 R+G光 Y色 中黄、透明黄 7 / 26

色彩原理与应用

注:理想的三原色色料是不存在的 (5)原色光与原色料的关系: Y色料= R光+G光 =白光—B光 M色料= R光+B光=白光—G光 C色料= G光+B光=白光—R光 (6)实际三原色料的缺陷: ①有一定灰度 ②饱和度降低

③有色偏

(7)等量混合:

M + C ? B(品红 + 青 ? 蓝) M + Y ? R(品红 + 黄 ? 红) C + Y ? G(青 + 黄 ? 绿)

M + Y + C ? K(黄 + 品红 + 青 ? 黑)

Y称为减蓝紫色 M称为减绿色 C称为减红色

注:相同比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产生另一种颜色

(8)不等量混合:遵循质量中心定律,混合的结果偏向于相对含量比较高的一方

(9)互补色料:凡色料三原色中的某一个颜色与其他色料混合成黑色 M + G ? K(品红 + 绿 ? 黑) Y + B ? K(黄 + 紫 ? 黑) C + R ? K(青 + 红 ? 黑) 注:色料相加,越加越暗 (10)类型:

①透明色彩层的叠合(滤色镜的叠合):透过基本色,吸收相反色

②色料的调和:

a.调色:几种色料混合后成为另一种新的颜色 b.顺序:先减色后加色

8 / 2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