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原理与应用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色彩原理与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色彩原理与应用

色彩原理与应用

一、光的颜色特性:

1、颜色国家标准定义: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

2、光是一种能在人眼的视觉系统中引起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大致10-14----数千千米)

3、可见光(可见光谱):波长在380----780nm波长范围的那部分电磁辐射

注:单位:nm(纳米),1nm=10-9m

4、色散:白光被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紫色光折射系数最大,偏离最大;红色光折射系数最小,偏离最小) 5、单色光(光谱色):只含有一种波长而不能再分解的光 光色 波长λ(nm) 主波长(nm) 红(red) 630----780 700 橙(orange) 600----630 620 黄(yellow) 570----600 580 绿(green) 500----570 550 青(cyan) 470----500 500 蓝(blue) 420----470 470 紫(purple) 380----420 420 注:光谱不受光强度变化的影响的要素:红(478nm)、绿(503nm)、572(nm) 6、复色光: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注:人们大多见的都是复色光

7、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光源中各个波长色光的辐射功率按波长的分布,即功率是波长的函数 (1)类型:

①线状光谱,如:宝石激光 ②带状光谱,如:紫外线

③连续光谱,如:阳光、白炽灯 ④混合光谱:如:荧光灯

(2)光谱功率分布的特性主要影响颜色

8、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功率的函数的曲线 注:不同光源具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

9、光源的颜色:取决于光谱分布中各单色光的相对比例,而不是它们的能量绝对值

1 / 26

色彩原理与应用

10、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令光谱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为1或100,将函数的其他值进行归一化,经过归化后的反光谱功率分布,记作:S(λ)

11、光源的颜色特性:取决于不同波长单色光的能量比例,与光谱辐射能量的绝对值无关,绝对值的大小只反映光源发光强度的大小,只决定光源的亮、暗感觉,不会引起光源颜色感觉的变化 注:可见光是一种能在人眼的视觉系统上引起明亮感觉的电辐射,也是人们感觉所有物体形态和颜色的唯一物质 12、色觉三要素: (1)光线的照射

(2)呈现颜色的物体(物体的透射) (3)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二、物体的颜色特性: 1、类型:

(1)发光体(光源):能自行向外界辐射光能 (2)非发光体:本身不辐射光能的物体

2、发光体的颜色形成:由光源中不同的光谱成分共同决定的 注:哪种光谱成分的比例大,则发光体的颜色就偏向于哪种光源 3、非发光体的颜色形成:

(1)光谱特性:物体的这种特性 (2)类型:

①消色物体:随着吸收比例的不同,物体在日光下将呈现从白色、各种灰色到黑色的一系列中性颜色物体

②彩色物体:选择性吸收特性的物体 4、非选择吸收(等比吸收):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该物体表面对白光中光谱各段的辐射能做等量吸收,而反射或透射光谱组成比例不会改变

5、选择性吸收:当白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率,对某些波长的光吸收多些,对另一些吸收少些

注:经过选择性吸收以后,其反射或透射的光与入射光比较,不仅能量(光强)上有所减弱,光谱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6、要点:

(1)物体的光谱反射率是由物体的自身材料所决定的,不会随照明光源和观察条件而改变

(2)具有相同光谱反射率的物体用不同的光源照明,因为不同光源所发光的光谱成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刺激 三、视觉的生理基础: 1、眼球的构造: (1)屈光系统:

①作用:将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②器官(如左图) (2)感光系统:

①过程:当眼睛注视外界物体时,由

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折射,聚焦成像于人眼感光记录系统——视网膜上

2 / 26

色彩原理与应用

②视网膜的构成:(三层)

a.最外层是锥体细胞(明视觉器官)和杆体细胞(暗视觉器官) b.中层为双极细胞,起桥梁作用 c.最内层主要含有神经节细胞

注:人眼是靠锥体细胞视觉和杆体细胞视觉转换来适应照度的变化 2、暗视觉:杆体细胞的作用 注:

⑴暗视觉只能分辨出物体的形状和明暗 ⑵在这种条件下,对色光最敏感的波长为510nm

⑶杆体细胞适合于10-2尼特以下条件工作 3、明视觉:锥体细胞的作用(红光只对其起作用)

注:明视觉能分辨出物体的细节与颜色 4、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暗视觉和明视觉 5、光谱光视效率:眼睛的灵敏度与波长的依赖关系

四、颜色视觉理论: 1、三色学说:(扬?赫姆霍尔兹提出)

(1)内容:人的视神经只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基本视神经,感受的峰值为680nm、540nm、430nm。光谱的不同部分(不要求有连续光谱)引起三种细胞不同比例的兴奋,根据三种细胞不同比例的兴奋程度,人的大脑形成不同的色觉 (2)依据:颜色混合规律 (3)特点:

①优点:解释负后像等情况,它认为负后像是神经疲劳的结果 ②缺点:不能解释色盲现象

(4)影响:三色学说建立在颜色混合的物理学规律基础上,能充分说明颜色混合现象,是国际公认的色度学基础,彩色印刷、摄影、电视机都是三色学说基础上建立的

2、对立学说(四色学说):(赫林)

(1)内容:视网膜中存在红—绿、黄—蓝、黑—白三种对立感色机制,每一对立机制中的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作用会产生不同的色觉。三对对立感色机制对光的反应形成了各种颜色 (2)依据:视觉现象 (3)特点:

①优点:解释色盲现象、负后像等现象

②缺点:没有对三原色能产生光谱一切颜色这一现象给予说明 注:颜色感觉不属于阶段性学说的三个阶段 3、阶段学说理论:

(1)内容:阶段学说是三色学说和四色学说的统一,并认为颜色视觉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①视网膜的锥体感受是一个三色机制

②在神经兴奋由锥体感受向视觉中枢的传导过程中,形成四色机制; ③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里产生各种颜色感觉

3 / 26

色彩原理与应用

(2)依据:视觉生理学的两个发现 五、颜色的分类:

1、非彩色(白黑系列):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组成的系列 注: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反射比都在80%~90%以上时,该物体为白色;当反射比均在4%以下时,该物体为黑色;介于两者之间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2、彩色: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六、颜色的视觉属性:

1、颜色的三属性(颜色三要素): (1)色相:

①定义: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色与色彼此相互区分最明显的特征

②特性:由刺激人眼的光谱成分所决定。颜色主波长相同,色相便相同;主波长不同,色相就有差别 ③色相环:(如左图) 0°——R 60°——Y 120°——G 180°—— C 240°——B 300°——M

④人眼对的色相分辨能力:

a.对不同的波段,分辨能力是不同的 b.敏感程度:

I.490nm附近的青绿光谱段和590nm附近的橙黄光谱段最强,约1~2nm II.540nm绿色光谱段次之,约3~4 nm III.光谱两端差,约7~8 nm

c. 一般人眼可以分辨的光谱色色相为100多种,谱外色约30种左右 注:光强度变化会引起色相的变化 (2)明度:

①定义:人眼所能感受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 注:

⑴明度的基础是颜色亮度,但亮度不等同于明度 ⑵亮度在色彩学上是与光的能量大小相关的,但能量较大的蓝紫色的明度值却较低

②对颜色的影响:

a.中性色:白色的明度最大,灰色次之,黑色明度最小

b.同一色相的彩色:光谱反射率曲线上,颜色的光谱反射率越高,颜色的明度值越大。

c.不同色相的颜色:即使其光谱反射率相同,明度也各不相同。在可见光谱中,黄色、橙黄、黄绿等色的明度较高,橙色和红色的明度居中,青色和蓝色的明度较低。

③对色相的影响:明度的差别,同一种色相具有不同颜色

4 / 2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