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未来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接受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说,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寻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1.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体制与管理原则,社会原则,经济与财政原则,生态与环境原则,信息、教育及交流原则和技术原则等。

水资源管理体制与管理原则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垫基石。体质与管理原则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组织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还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制定有利于本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计划奠定了强有力的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实行永续利用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在寻求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出路中提出的,并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领域相应提出可持续利用问题。其基本思路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注意因开发所致的不利于环境的副作用和预期取得

5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的社会效益相平衡。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为保持这种平衡就应遵守供饮用的水源和土地生产力得到保护的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受干扰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原则,对可更新的淡水资源不可过量开发使用和污染的原则。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中,绝对不能损害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系统,必须保证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供应所需的水资源,满足各行各业用水要求并持续供水。此外,水在自然界循环过程中会受到干扰,应注意研究对策,使这种干扰不致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水资源的现况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是十分贫乏的,再加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导致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极少,同时加上水资源的污染等情况,水资源的利用并不乐观。所以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水资源的综合应用效益达到最大化水平,故需要对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方向以及优化进行研究说明。

6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2 水资源价值与价格

2.1 水资源的价值内涵

水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和核心。为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确保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

水资源价值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稀缺性、资源产权和劳动价值。 一是稀缺性。稀缺性是水资源价值的基础,是水资源价值论的充分条件,也是市场形成的根本条件。故需要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更需要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否则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可能超过水资源的自然承载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和有限性,不仅认识到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的价值,也认识到天然水资源的巨大价值,及水资源赋存环境的重要价值。

二是水资源产权。从水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水资源产权分为四大类: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产权体现了所有者对其拥有的资源的一种权利,是规定使用权的一种法律手段。

三是劳动价值。对于水资源价值中的劳动价值,一是资源所有者为了在交易和开发利用中处于有利地位,对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摸底,这样必然在水资源价值中拥有一部分劳动价值。对水资源来讲,主要是水文监测、水利规划等各种前期的投入。二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劳动投入,如在供水中,对水源工程的投入、水处理的投入、管理人员费用、运输费用等等。

2.2 水资源价格组成与确定原则

影响水价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四个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工程因素。

对于不同类型的供水工程,制定水价的基本原则:

(一)价值规律原则,水价的制定必须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二)供求规律原则,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即价格大小影响供求,供求影响市场价格。所以水价的制定必须结合供需相互协调,共同祈祷水资源的节约化效果

(三)补偿成本原则,供水成本是制定水价的基础,也是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供水企业简单生产循环的需要。

(四)合理利润原则,制定水价要考虑投资利润的回收,要逐步建立“以水

7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养水”的良性运行的价格机制,促进合理利润的创收。

(五)用户公平负担原则,供水具有基础性和垄断性,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对各类用水户制定不同程度的水价,促进社会公平。

(六)及时调整价格原则。政府对水价的宏观调控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以便于调整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七)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原则,利用水价的杠杆作用,优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的现状。

2.3 水资源价值与成本的关系

在经典的经济学模型中,如果水使用的全价值等于全成本,这就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看,若水的价值大于等于全成本,则水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在计算水价时仅考虑供水成本,不考了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仍会造成潜在的用水效率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同时价格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杠杆作用,致使用水粗放增加,浪费严重。这一般都是由于社会目标和政治目标高于经济准则的原因所致。

根据水资源的价值属性,水资源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及全价值,经济价值由水用户价值、回水净效益、间接使用净效益和社会目标调整等组成,在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加上水资源自身价值构成水资源的全价值。

2.4 水价制定方法

我国目前水价的制定基本上都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核算,报经物价部门核定批准后执行、资源水价一般通过征收水资源费来体现,其标准也都是由各省地方政府制定,不随市场变化。

现在水价的问题点主要由下述几个因子影响:一是盲目的脱离了水资源。众所周知,供求关系会对水价产生影响,从而会导致水价与水市场、水权转让相脱节。二是立场局限性,没有纵观多角度看待问题。水价理论忽视了对供给者的监管,仅站在商品水供给者的角度看待水价,不考虑水户的利益,从而导致了不公平现象,导致了水价的悬殊。三是水价制定缺乏相关依据和标准。不同地区,不同的用户,不同的用水量,价格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导致地域性差异。四是水价的计算不便操作,同时不符合实际。

所以各地政府颁布标准时候,需要做出明确的规范和定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