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笔记中国通史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历史考研笔记中国通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政治:1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军)

2推行县制,行连坐之法(县) 3迁都咸阳(都) 4制定秦律(律)

经济:1废井田,开阡陌(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农) 3统一度量衡(量)

文化:1焚诗书,禁游学,行愚民 评价:实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军官宪法

1各国国君的名号和职权发生变化(名职变)

君 2君主继承制的发展(继承展) 3文武分职为特点的中央官僚体制建立(文武分) 官 4新的官僚管理制度确立(官制确) 5郡县制代替分封采邑制(郡县代) 县 6封建法制确立(法制立) 法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铁器和牛耕

水利事业 楚孙书敖-芍坡 吴-邗沟 桔槔

手工业和商业 铜锡合金和淬火技术 大商人出现 金属铸币大量增加(金属货币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标志)

井田制瓦解

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自耕农的产生(破产后为佃农和雇农) 新型地主阶级的产生

农奴大量出现(私属徒、宾萌、族属) 公作和分地(井田和租佃)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存在大量的奴隶制残余(官奴和私奴) 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前651,齐桓公+葵丘之会

前632,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践土之盟 前627,秦袭郑,秦晋殽之战,秦败 前606,楚庄王问鼎

前546,宋大夫向戎倡议晋楚“弭兵之会”,互朝晋楚 战国七雄:齐韩赵魏燕楚秦

魏国最早变法,战国之初实力最强。

前354,魏攻赵,齐魏桂陵之战,魏庞涓被擒

前342,魏攻韩,齐魏马陵之战,魏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魏元气大伤 前334,为抗秦,魏惠王与齐威王“徐州相王”(互尊对方为王)

前284,秦韩赵魏燕联军,乐毅伐齐,田单“火牛阵”救齐,但齐无力与秦抗衡 前260,秦赵长平之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5

前230,秦开始兼并战争,先后韩赵燕魏楚齐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以扩大势力范围,掠夺人口和财富为目的。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1春秋战国的长期民族融合(联系)

2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 背景 3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心所向(人民群众) 4秦国的强大决定历史使命由其承担

历史客观任务的主观组织领导者(过程) 5秦王的雄才大略(历史人物)

评价: 1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 过去

2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推行的消除分裂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现在

4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5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 将来

标准格式: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分空间和时间。联系和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物种间的交流,民族间的融合;在时间上表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上,三者密切联系,继承发展。

过去:结束了···(旧事物) 背景(旧事物)(人的选择环境) (原因)

现在:建立了···(经过否定发展的新事物)

过程(新事物)(人有意识的活动) (经过)

实行了···(巩固新事物的措施)(提供了前人没有的新东西-列宁) 加强了···(联系) 有利于···(发展) 评价(新事物源于需要,暂时适应需要) 符合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群众立场)

将来:奠定了···(将来新生事物的基础) 辩证法看问题,新事物也必亡,为后人提供新环境 (结果)

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所谓的历史发展潮流是指五个社会的更替趋势和统一趋势,论

证共产主义)

答题的四大原则:1立场坚定-人民群众的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2历史唯物-背景陈述

3联系发展-辩证法-形成历史潮流

4矛盾分析-正反两面看问题和矛盾斗争(4其实是在3里面,是辩证法的内容) 统一题评价常用套话:

过去:结束了···分裂和战乱局面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实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新政策 现在 加强了···战争或和平的交流,加强了经济、文化、民族和地域间的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 符合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将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6

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评价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模式是由事物发展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叙述方法决定的。 历史学家的处境:中国古代史是得意之作,中国近现代史是压抑之作(不出毛邓),世界史是无奈之作(语言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补充:

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哲学是理论基础;政经是主要内容,是哲学的证实和运用;科学共产主义是核心和理论结论。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类的活动而已。” ―――马克思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

“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任务” ―――列宁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普通人物: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根据个人对历史影响大小 反动的 历史人物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

杰出的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的作用: 1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人

2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

3历史进步的影响者,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事件活动的制约。其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在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恰巧某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个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者差一些,但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恩格斯

“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

7

随着周天子权力的旁落,天和它的代理人周天子一样,威信下降。

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但思想还是有值得肯定的东西 老子,春秋末楚国人,《道德经》,1政治上:无为而治

2哲学上:道是万物之宗,无就是道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孔子,鲁国人,《论语》,1礼: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束缚(外在) 2仁:修己爱人的内在自觉性(内在) 3中庸:孔子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基础

4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私人讲学之风。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背景: 1社会大变革,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社有变(人民群众)

2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阶有见(领导组织)

3 属于知识分子的“士”大量出现 士代言(历史人物) 4诸侯割据,文化无法专制 文无专(背景)

过程: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和荀子(法制为礼治的补充,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三表法”)

道家,老子和庄子(道为本原,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可以与道同体,主张寡欲无为) 法家,韩非(法术势并用) 名家,宋国惠施(“毕同毕异”)和赵国公孙龙(“离坚白”“白马非马”),探讨“名”“实”关系。 阴阳家,探讨阴阳五行关系,齐国邹衍为代表(金木水火土为五德,五德相互更替) 兵家,研究军事理论和实践,齐国孙膑 科技:鲁班,春秋末鲁国人,机械之圣 扁鹊,春秋后期,四珍法

《甘石星经》,战国齐人甘德和魏人石申,,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 司南,战国末年 文化:“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 《离骚》,屈原,楚辞(采用楚国的民间诗歌形式,楚国方言写成) 4、秦汉(封建社会)

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背景: 1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 2各国变法,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政治) 客观: 3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人民)

4华夏各族之间通过经济交流和战争,民族间、地域间联系加强(经济民族地域联系)(量变)

5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量变和质变)

1秦国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具备统一战争的条件(人民群众) 主观: 2广泛收罗任用人才(领导组织) 3秦始皇雄才大略(历史人物)

4正确的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主观能动性)

过程:统一过程:1前230-前221,先后灭掉六国 结束旧事物,建立新事物

巩固统一:1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立帝制 巩固新事物 2设三九(三公九卿)

3行郡县 对内专制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