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 - 2 - 3 - 知识点学生记忆手册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生物必修1 - 2 - 3 - 知识点学生记忆手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英文缩写 DNA RNA 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存在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自由水 含量 约95% 功能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联系 它们可相互转化: 自由水←→结合水 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结合水 约4.5%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

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类(在膜的外侧)。 二、细胞膜制备:

1、选材: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原因:人和哺育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2、原理:渗透作用吸水 3、过程:放到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形态变化:两面凹的圆饼状→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涨破 4、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差速离心分离法。 三、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四、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五、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必修123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 5 页 共 42 页

?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

阶段),含少量DNA。 ?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片层类囊体形成基粒上有光合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 内质网(单层膜):是脂质的合成“车间”,蛋白质加工运输的通道。 ?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中心体(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

★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三、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1、生物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2、结构上的联系

核膜 内质网膜 细胞膜 (1)直接:

线粒体膜

(2)间接: 内质网 出芽 高尔基体 突起 细胞膜

小泡 小泡

四、功能上的联系(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半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包装成熟有活性的蛋白质)→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结构: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通道。)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分裂间期) 染色体(分裂期)

结论: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必修123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 6 页 共 42 页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三、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植物细胞成为渗透系统的两个条件: (1)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2)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 2、质壁分离:(质→原生质层;壁→细胞壁) 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细胞壁的伸缩性。 ②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3、质壁分离的复原: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 ①条件:质壁分离时间不长,细胞没有死亡。

②外界溶液选择: A、比细胞液浓度低的溶液。如:清水。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A、判断细胞死活。 B、测定细胞液浓度。

C、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注释: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原生质层)的区别: 半透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通过性,是生物膜,细胞死后变成全透性。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横跨 糖蛋白

(膜基本支架) (行使功能,功能复习种类多) (与细胞识别有关)

二、特点

结构特点:具有的流动性

细胞膜

(生物膜)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第1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123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 7 页 共 42 页

方式 被动运输 简单 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 运输 浓度 高→低 高→低 载体 × √ 能量 × × 举例 意义 O2、CO2、水、乙醇、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甘油、脂肪酸 收或排出物质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低→高 √ √

2、大分子(如蛋白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又叫非跨膜运输方式)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所产生(来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

学反应速率

活 化 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但可以恢复;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必修123知识点记忆手册 第 8 页 共 42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