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 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 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由于云计算的复杂性,对其安全运维管理也带来新的要求,如果没有统一的云安全防范措施,将不利于政务云的建设和管理,用户也将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3.3 需求分析

根据规划,省政务云平台近期要支撑省网上政务大厅运行,同时为将省级各厅局、各市县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各业务系统对政务云平台、云网络和云安全的需求主要如下:

一是统一规范的云平台。目前,省级政府部门未设立集中办事的实体大厅,迫切需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为审批业务系统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开发平台、共性应用软件等,从“基础施设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多个层面来支撑网上政务大厅有效运行。同时,各市也迫切需要建设市级政务云平台,以承担市级业务应用。

二是高速互通的云网络。由于省政务云平台交互海量信息,对云间互联带宽的需求较大,有必要建立统一的高速云网络,联通各市、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并与电子政务外网互为备份,以保障网络层的安全可靠性。

三是安全可靠的云服务。省政务云平台集中承载了支撑网上政务大厅运行的核心业务和数据,要充分保障物理资源层、资源抽象与控制层和云服务层安全,并提供云安全基础

8

服务。同时,为确保政务云核心数据安全,需要提供异地容灾备份服务。 3.4 系统功能指标

政务云对政务部门提供基于IaaS、PaaS、SaaS层面的云服务,并通过政务云网络将这些服务安全输送给政务云用户。政务云IaaS层,提供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服务,具体可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海量结构化数据和大数据计算等服务;政务云SaaS层向云用户提供即开即用的软件服务;政务云PaaS层,提供统一的云应用框架、云数据库、地理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等通用功能组件。

政务云网络按层次化组网,以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建设原则,实现省市县三级高速互联,为各类业务系统应用提供安全的网络支持,并与电子政务外网互为备份。

云安全建设保障物理资源、抽象与控制、云服务等各层面的安全,并提供基础的云安全服务,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和访问控制,确保数据安全;灾备建设通过对数据和关键业务进行容灾备份,确保核心业务的不中断。 3.5 信息量指标

云平台和云网络所承载的业务,近期主要为省网上政务大厅系统。省网上政务大厅有全省统一申报反馈平台、统一

9

数据共享库、数据交换平台、各级各部门审批系统等,承载的信息主要包括管理和服务对象信息、实施主体信息和流程控制信息三类。针对上述信息,云网络的信息交换量估算如下:

1.在部门间横向交互信息方面,按50个省级部门的信息交互量估算,并考虑今后各部门业务系统向云平台迁建,对城域云网络承载要求应为网络带宽不小于1GB。

2.在省与市纵向交互信息方面,按11个市和90个县区的信息交互量估算,对广域云网络承载要求,省到市网络带宽不小于2.5GB,市到县网络带宽不小于1GB。

3.云平台的信息存储量方面,在云平台上运行的网上政务大厅核心数据库包括权力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电子证照库等产生海量结构和半结构化数据,其存储量要求不小于30TB。考虑到云平台上各业务系统产生的临时存储数据等,一般数据存储量应上浮10~20%。因此,本期信息存储量要求为不小于35TB。 3.6 系统性能指标 3.6.1 云平台

本期项目按100台物理服务器的规模开始建设,后续将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按需扩容、滚动建设,要求能扩展管理5000台以上物理服务器的规模量;

10

云服务器性能要求平均可用性不低于99.9%,数据可靠性不低于99.999%;云存储容量达到PB级以上,平均可用性不低于99.9%,数据可靠性不低于99.99999999%。 3.6.2 云网络

云网络电路可靠性要求不低于99.9%,IP包传输时延、误差率、丢失率等网络性能指标须满足YD/T1171-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中相关规定要求。 3.6.3 云安全和灾备

全省政务云平台和政务云网络应满足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含)以上要求。对于核心业务,应达到GB/T 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五级要求,实现应用级容灾保护;对于其他非关键性业务达到三级要求,实现数据级容灾保护。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