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第一章对密度,浮力和压强的重点讲解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八上科学第一章对密度,浮力和压强的重点讲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重要小结(包含一点解题方法)

力求做到“五会”

①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②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③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④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⑤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第三节.水的密度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总结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这是难点,需要深刻理解)

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课本上的密度表有的是需要记忆的) 1、 密度的公式:(这是重点,常涉及到计算,并且与后面的知识联系紧密)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转化的具体

过程知不知道的?)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常涉及到实验题目)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当这一环节感觉没有任何问题时就可以进入第二步。 第二部分:常见题型总结、梳理与强化。 第一类:计算题目 1.基本公式计算。

2.质量相等问题:

例1: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90cm3) 例2:甲乙两矿石质量相等,甲体积是乙体积的2倍,则甲乙密度之比-是多少。

3.体积相等问题:

例1: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0.8kg) 例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0.75g/cm3)

4.密度相等问题:

例: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 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 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2.46×104kg) 5.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

例: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铝密度=2.7×103千克/米3)(提示:此题有三种方法解,但用比较体积的方法方便些)

6.求长度

例1:有铜线890千克,铜线横截面积是25毫米2,铜密度是8.9×103千克/米3,求捆铜线的长度。(4000m)

7.用比例解题

例:甲、乙两物体,质量比为3:2,体积比为4:5,求它们的密度比。 第二类:实验题目

1. 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来?

答:(1)先计算出100克酒精的体积:V=m/ρ=100g/(0.8g/cm3)=125cm3 (2)再用量筒量出125cm3的酒精的质量就是100克。 2.不用量筒,只用天平,如何称出5毫升的水银来?

答:(1)先计算出5毫升水银的质量是:m=ρV=13.6g/cm3×5cm3)=68g (2)再用天平称出68g的水银的体积就是5毫升。 3.用称能否测出墨水瓶的容积?如能,说出办法来。

答:能;(1)先用天平测出空墨水瓶的质量m1;(2)把墨水瓶装满水后再称出总质量m2;(3)用m2-m1求出水的质量m;(4)用公式V=m/ρ水求出墨水瓶中水的体积,则墨水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当这两个部分完全琢磨透了,特别是第二部分,当把所涉及内容的全部题型或绝大部分题型分类做完,然后对每一题型进行方法总结,反复的思考对比。再做密度的题目时,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似曾相识的,做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经过从知识到题目的过渡和强化,已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方法思维又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做题目也就相对轻松了。当然这节知识比起压强浮力本来就比较简单的,下面的内容会在短时间内更新的。

第四节 水的压强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详解与总结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举例:用手的压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1、正确理解压力的概念 压力跟其它力一样,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压力区别于其它力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一种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两个物体之间是不可能产生压力的。

二是,压力总是与物体的形变相关连的一种弹力,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互相挤压,彼此引起形变而产生的,从力的性质来看,压力属于弹性力。

三是,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2、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初学压力概念时,容易将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重力与压力是有区别的: 从力的性质上看,压力属于弹性力,而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从施力物体来看,压力的施力物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从力的作用来看,压力作用在相互发生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而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从力的方向上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指向地心。

从力的大小来看,重力的大小用公式G=mg计算,当g一定时,其大小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压力的大小决定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不一定与重力有关。例如:用手按图钉,如图1所示,图钉尖对墙的压力的大小与其重力大小无关。

有时压力与重力有关,它可以是重力产生的,还可以不是重力产生的,下面所示各面上放置的物体,质量相同,它们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都相同,但各面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却不相同,图2中地面所受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图3中斜面所受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图4中墙面所受压力和物体的重力毫无关系。从这些例子中可知,支持面上受到的压力其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只是一种特殊情况,若仅以这一特殊情况就认为压力总等于重力,显然是错误的,最好的办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有了压力这一概念,为什么还要引入压强的概念呢?这是因为相同的压力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同一块砖,平放在松软的砂地上,和将这块砖竖放在松软的砂地上,砂地上留下的压

痕的深浅是不同的。当这块砖平放时,压痕浅些,这块砖竖放时,压痕深。由此可以看出,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两物体接触时的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力产生的效果是由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两个因素决定的。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则压力作用效果就大;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小,则压力作用效果就小。仅用压力的概念就不能完全表示其作用效果了。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来反映压力作用的效果,这就是“压强”。

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3、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难点)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p =ρgh)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公式:p= F/S=ρgh 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原因) ⑴公式P=的物理意义:

P=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