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讲义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代文论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有六义”。这是吸收的《周礼》的说法。《周礼·春宫》说:“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用今天的话来说,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毛诗序》解释说:“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种解释,是从诗的内容着眼的,而《诗经》分类的原始依据却是乐调。另外,它对《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只是进行了最简单的概括,而没有作任何具体解释。从汉代的郑众、郑玄和宋代的朱熹等人的解释,结合《诗经》的具体作品来看,赋是铺陈直叙的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兴是托物起兴的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实际上就是讲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在诗歌创作内部规律的探讨与认识上,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总之,《毛诗序》是一篇比较全面总结《诗经》创作经验和系统阐述诗歌理论的专论。但它提倡“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正得失”,“经夫妇,成孝敬,厚人

伦,美教化,移风俗”,“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它对我国封建社会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都发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加以鉴别和批判吸收的。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1、历史的周期性与希贤自许——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

2、春秋所作的历史意义:道不行后,史学、诗学的历史作用的呈现

(1)文学、史学作为无冕之王的批判、反思的历史作用与价值

(2)文学、史学的深切著明的自我建树 (3)文学、历史对王道的彰显维护作用 (4)历史规律的呈现与文学体式的对应性 (5)《春秋》的独特作用 ——回归历史本体

A、道义——拨乱反正 B、回归本己

C、人生、政治、伦理规范

D、求实

E、礼禁未然之前——超越法律规范,为后世立范 (6)《春秋》是《史记》的标准

(7)明《易》与《春秋》的结合方为究竟。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权宜得当,方为立足之地

3、遂其志之思也——发愤著书,以通其道

王充《论衡艺增》

1、不求奇、求增以失真,求其衡,既衡世,又得真

——人贤所著,妙思所集,宜如其实,以达经艺万世不易——历史的坚固性与真理的不变性——确立(或总结)了汉文的质实性

2、诗文通政与德

1)诗人或时不知,至诚以为然

2)诗人伤时,警惕世人,可用艺术手法

表达之——增益其文 求真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3)文学的内外关系的处理——贤圣增文,外有所为,内未必然。

楚辞章句序 王逸

昔者孔子睿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门人三千,罔不昭达。临终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