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理】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指出图1中甲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其降水量稀少的原因。

(2)结合图1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3)简要说明地形对伊犁河谷地冬季气温的影响。

(4)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

【答案】(1) 准噶尔盆地。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有利于接纳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形成山地降水,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

(3)因地处谷地,冬季天山阻挡和削弱了南下的北方冷空气,使得气温较周边地区高。 (4)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较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解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降水量的分布判断,甲位于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其降水量少可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分析。(2)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分布分析,伊犁河谷位于北天山山脉和中天山山脉之间,迎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多地形雨。(3)结合图示的地形分析,由于北天山山脉阻挡了冬季风,故使该河谷地带冬季气温较高。(4)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地形分布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注意从地形对降水、气温的影响角度分析,注意答题的针对性

和完整性。

3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岩雷鸟生活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苔原或高寒草甸之类的生存环境中,全身包括腿和脚趾覆盖着厚厚的羽毛。它每年换羽两次,羽毛颜色在白色与斑驳色(黑白相间)之间变换,以保持与生存环境颜色一致(即动物保护色)。阿尔泰山区是岩雷鸟在世界上分布的最南区域(如上图)。

(1)描述额尔齐斯河支流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阿尔泰山区成为岩雷鸟分布的最南区域的原因。

(3)推断该区域岩雷鸟两次换羽的季节及其羽毛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1)支流分布特点: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分布在北侧,由北向南注入干流,南侧没有支流,呈典型的梳状分布。原因:北侧东部有高大的阿尔泰山,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受山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南侧没有明显山地,降水少没有河流发育。

(2)阿尔泰山区为大陆性气候,冬季降雪多,气温低,冬季漫长而酷寒,夏季短暂凉爽,岩雷鸟生存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所以这里适合岩雷鸟的生存。

(3)换羽的季节应为:夏季和冬季。当冬季来临时羽毛换为白色,夏季时换为斑驳色,而春秋季则应该处于一种过渡色,春季由白色换为斑驳色,秋季则由斑驳色换为白色。 【解析】

(1)该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支流的分布特征,二是该分布的成因。从图上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额尔齐斯河支流来自北侧,而南侧一条支流都没有,支流由北向南流入额尔齐斯河,且呈梳状分布(但不是羽状)。产生这种原因应该是该区域受西风影响,北部受山地抬

升降水多或积雪融水较多,河流补给丰富,而南侧降水少,或临近沙漠,河流无法发育。 (2)本题需要了解阿尔泰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岩雷鸟的生活习性,而题目材料中没有给出更多的岩雷鸟的生活习性,只是给出了“我国岩雷鸟生活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苔原或高寒草甸之类的生存环境中,全身包括腿和脚趾覆盖着厚厚的羽毛”。从“苔原或高寒草甸之类的生存环境中”,可以推断出岩雷鸟生存的环境气温较低;而其“腿和脚趾覆盖着厚厚的羽毛”应该为了御寒,便于在雪中行走,推断岩雷鸟应该是一种十分耐寒的鸟,在较低的气温下生存。阿尔泰山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受冬季高压影响时间较长,冬季漫长而酷寒,夏季短暂又凉爽,全年气温较低。而阿尔泰山区以南区域纬度偏低,降雪相对较少,气温较高,所以这里成为岩雷鸟分布的最南区域。

(3)本设问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换羽的季节、羽毛变化的过程。根据题干资料“它每年换羽两次,羽毛颜色在白色与斑驳色(黑白相间)之间变幻,以保持与生存环境颜色一致(即动物保护色)”。中间提到了与生存环境颜色一致,所以换羽的季节应考虑到生存环境的变化。阿尔泰山区地处我国西北,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降雪较多,冬季白雪覆盖,而白色和当地的雪类似,成白羽时应该为冬季,这样在雪地中不易被发现;而斑驳色也应该是和当地环境相关,比如与苔原和高寒草甸的颜色类似,所以斑驳色应该是在夏季,冰雪融化后,地表植被露出,花草植被茂密,换成斑驳色的岩雷鸟也不易被发现,便于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一致

33.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 省(简称)境内。 (2)简述黄河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3)试分析“旱腰带”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5)黄河中游地区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对河流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 【答案】(1)晋

(2)径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含沙量显著增大);有结冰期。

(3)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储水能力差;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答对任意4点即可) (4)水热匹配良好,光照条件好,低山丘陵地形,雨热同期 有利于葡萄种植。

(5)赞成 水电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反对 水电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答对任意2点即可) 【解析】

(1)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照片拍摄者位于山西省,其发展旅游业的最不利条件是地处内陆,距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区较远,交通不便。

(2)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纬度高有结冰期;地形破碎,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结合图中降水数据可以知道:河流径流量大,年季节变化大。

(3)“旱腰带”位于渭河平原北部的黄土高原上。该地地形破碎,主要是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停留时间短;降水量少,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植被稀少,土壤储水能低,蒸发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